198条河道汛前整治到位 农村河流更要加强管理
丁泾河是村里的主干河道,由于多年未疏浚,河道淤塞严重,水面仅剩一米,而河底的淤泥深度已经超过1.5米。住在附近的顾师傅说:“上一次清淤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淤泥被当做肥料。多年没清淤,导致现在的丁泾河由骨干河道变成了‘小水沟’。”河道周边居民常常把垃圾倒入河中,导致河底中堆积了很多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与丁泾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淤后的米场河面貌焕然一新,河水清澈,河道的防汛、行洪及灌溉能力大大提升。
据了解,今年丁泾村结合农村大环境整治,将对全村范围内36条、长26.66公里村级河道实施全面疏浚整治,今冬明春疏浚力度将更大。在村书记张国红看来,这次疏浚是把村级骨干河道全部整治了一遍,这一工程属于全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第二年度的项目,村里不出一分钱。
今年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第二年度项目涉及浮桥、璜泾、浏河等多个区域,计划整治河道198条、长185公里,水系沟通1.2公里,建设生态护岸28.4公里。其中很多河道是急需疏浚整治的骨干河道。石头塘璜泾镇区段部分河道污染较重,市水利部门及镇、村今年已对该河附近的多条河道进行疏浚整治。对于一些黑臭河道,太仓市水利部门加大清理力度,对坡岸进行维护修整,对部分护岸进行绿化。据悉,疏浚整治工程将在5月底汛期来临之前完工。
尽管进行了疏浚整治,但张国红还是担心,过一段时间村里的河道还会发黑发臭。“即使村里配备了近30人的河道长效保洁队伍,但保持河道清洁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记者发现,在清过淤的河道周边,还时常见到一堆堆垃圾,少数居民还是把河道当成天然的垃圾场,部分河道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甚至连一些死掉的家禽家畜也被扔进河中,农村河道长效管理任重道远。张国红介绍,目前农村工业污染逐渐得到控制,但是水环境面源污染仍是一个大问题,主要来源是肥料、农药以及养殖场的粪便等。他建议镇、村及水利、环保、农委等单位和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在河道疏浚基础上,要加大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推行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划定禁养区等方式,不断加强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整治。(周琦)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