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托起“朝夕”幸福生活

来源:引力播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3-12-09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里,老人们在社工的带领下参与手工活动,进行小组互助,接受脑力训练,延缓记忆能力的退化,重燃“夕阳红”;学校社工站里,青少年们向“社工老师”倾诉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经历、感受和困惑,社工们耐心倾听,为他们疏解情绪、提供帮助,守护“朝阳美”。

“夕阳红”与“朝阳美”共同筑成太仓的“幸福风景线”。

“一老一小”关系千家万户,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作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中国康养百佳县市“榜首”、“全国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奖”获奖单位,太仓在养老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面,一直创举不断、走在前列。

“优等生”继续“进化”。太仓在做好养老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普惠性工作的基础上,瞄准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健康、老年人认知症障碍的痛点堵点,在全省创新实施初高级中学“一校一社工”、老年人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通过“早期全面筛查、个案精准干预、专业社工介入、家庭增能支持”立体化的手段,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点面结合”为“一老一小”撑起“幸福伞”

作为富裕型长寿之乡,太仓户籍人口老龄化率超30%,完善老年人保障制度、构建优质养老服务体系,既是现实要求,也有现实基础;既有制度保障,又有创新实践。

做好顶层设计,出台《江苏省太仓市建设“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工作方案》《太仓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太仓建立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打造“颐养金仓”服务品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形成“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智慧养老为辅助、医养相结合、银龄互助发展”的多元模式。

一组数据可以证明太仓养老服务的工作力度——

建设金仓湖康养中心、中德创新城医养中心2大康养项目,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累计实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超3万人次,日间照料中心累计建成210家,为近16万名老年人构建了便利可及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对“一老”的服务保障力度,同样体现在对“一小”的守护中。

近年来,太仓先后出台《太仓市未成年人保护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太仓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成立太仓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现镇级未保工作站(儿童“关爱之家”)全覆盖,打造由9名镇级儿童督导员、160名村(居)儿童主任组成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

2022年,太仓创新推出“困境儿童个案服务项目”,开展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监护指导等服务,全年开展个案、小组服务51例,为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补贴451.6万元。

“保障‘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既需要对共性问题的全面发力,也需要对特殊问题的精准用力。老年人认知障碍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年来常见的健康风险。探索建设老年认知症友好社区,深化学校社会工作新实践,能为‘一老一小’撑起‘幸福伞’。”太仓市民政局局长张跃忠说。

认知症友好社区为老人留住“金色记忆”

“经常来这里聊聊天,玩玩小游戏,参与参与活动,感觉自己的记性慢慢好起来了。”80岁的王阿姨几年前患上耳石症,从此之后总感觉自己的记忆力不断下降。后来,在娄东街道惠阳社区的认知症风险筛查中,她被判定为存在轻度认知症障碍风险。

在社区的介绍下,王阿姨来到位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里的“认知症友好站点”,接受早期干预服务。在这里,王阿姨不仅交到了许多朋友,得到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服务和贴心陪伴,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好转。

认知症是由脑部疾病所导致的一系列以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症,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病因。2023年,太仓市在部分社区老年人健康筛查中发现,60岁以上有较高风险患有早期认知症的人群比例约为23.7%。“对于认知症,加强早期筛查与预防尤为重要。”太仓市养老行业协会秘书长卢文超说。

为了帮助老人们留住“金色记忆”,太仓制订《太仓市老年认知症友好示范社区试点方案》,在4个村(社区)先期开展试点工作,依托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推动服务站点友好化升级改造,以友好站点为核心织密“社区发现网”和“社会支持网”。

布局温馨的聊天室、色彩丰富的活动室、光线柔和的休息室、“农耕文化角”“记忆博物馆”等特色区域……有场景力、生命力、情感力的阵地空间解决了有需要的老年人“到哪里找服务”的问题。

针对“谁来提供服务”的问题,太仓打造15家认知症友好机构,培育100余名认知症友好使者、1000余名认知症好朋友。同时,整合医院、养老服务组织机构、社区等相关单位机构,组成“太仓市老年认知症护联体”,开展科普教育500多场,并联动成立“太仓市老年人认知照护家庭支持中心”,在30多个社区开展专业认知症照护喘息服务。

有了阵地载体和专业人员,太仓构建起“早期干预”体系,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在四个试点社区完成风险筛查1300多人,充分考量老人身体状况、家属支持情况、干预服务效果等因素,确定120名个案干预对象,开展常态化支持训练和10大类早期干预照护服务。目前,首批试点已开展80余次早期干预服务,完成了2400余人次的个案管理。

“一校一社工”为青少年营造“心灵港湾”

在太仓沙溪镇岳王中学社工站里,11名刚升入初中的小同学围着学校的驻校社工讲述自己近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社工带领大家从初中新变化的话题入手,通过“情感分享会”的形式,鼓励同学们互相倾听、彼此支持,并提供压力管理的技巧,寻找应对问题的方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问题往往发生于家庭,显现于学校,社会工作者正是帮助青少年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西华大学特聘教授萧琮琦在太仓从事学校社工督导的相关工作,在他看来,太仓的社会工作基础好,在学校社工领域起步较早,推进力度也很大。

早在2017年,太仓就率先进行学校社会工作创新实践,首次将学校社会工作项目列入公益创投项目,建立“项目社工”实践模式。今年,太仓在全省首创初高级中学“一校一社工”机制,在学校设立社工站,配备专职驻校社工,实现20所初高级中学全覆盖,让设在校园里的社工站成为学生们的“心灵港湾”。

“驻校之后,我们和学生们更加亲近,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引导和帮助。”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驻站社工陆依琳说。

随着社工“入驻”校园,太仓建立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形成“100%全面筛查-15%积极预防-5%个案干预”模式。驻校社工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心理筛查、个案服务、小组服务、社工课堂等专项服务,覆盖初高中学生3.1万人。

“社工刚进校园的时候,一些学校不能完全理解他们的工作,随着几个月的工作开展下来,现在学校越来越信任社工,同学们对社工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对社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萧琮琦说。

截至目前,太仓各学校社工提供专业咨询超800人次,心理筛查覆盖约500个班级,开展个案、小组服务近150次。

为满足学生们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太仓高标准培训专业服务队伍,建立学校和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训基地,聘请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开展学校社工适岗脱产培训,联合萧琮琦团队研制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操作手册,构建学校社工工作坊,常态化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团体督导和个体督导。

(苏报融媒记者 周哲 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