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为证,苏州绘写最美湿地画卷

来源:罗敏 责编:陈益 时间:2023-02-01

2023年的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恢复”,强调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复退化的湿地。作为享誉全国的江南水乡,苏州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在推进湿地恢复,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苏式湿地”上交出了优异的湿地生态答卷。

修复湿地,增色“美丽苏州”。“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苏州湿地资源丰富,有太湖、阳澄湖等400多个湖泊,长江、京杭运河等2万多条河流,全市自然湿地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城市与湿地融合律动的故事已经演绎了两千多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倾全力开展湿地修复,大力推进以太湖、阳澄湖和长江大保护为核心,湿地保护小区为主体,湿地公园为亮点的健康湿地城市建设。目前,有重要湿地103个,数量和监管比例全国地级市第一。建成湿地公园21个,位居全省首位。有12个湿地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全市鸟类种数达到409种。水清岸绿,鱼儿畅游,鸥鹭翔集……如今,居民推窗见景,湿地美景在苏州生动呈现,“美丽苏州”不断升级。

智改湿地,造就“自然之肾”。近年来,苏州充分运用“苏州智造”的技术优势和创新平台,给湿地保护插上技术的翅膀,引进先进湿地保护理念和湿地修复技术,利用湿地水质净化功能,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开展生态修复。积极探寻湿地保护与农业生产和谐发展新路径,推进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因地制宜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生态湿地建设,截至2022年,全市共建成28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探索构建美丽河湖天然“屏障”,将湿地作为生态安全缓冲区,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栖息地修复,利用复层围堰、生态浮岛、多塘复合等技术,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将水质净化、污水资源化及环境美化“三化合一”,让市民切身感受到湿地修复带来的良好生态效益。

休养湿地,勾勒“水乡风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引。苏州在湿地保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实践:从省内率先出台《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到率先建立湿地分级和保护的管理体系;从率先实现湿地红线与土地利用规划红线的无缝对接,到率先构建“天—空—地”三位一体湿地监管体系;从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到率先设立“湿地好不好,鸟儿说了算”的考评体系;从常熟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到苏州湿地修复案例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苏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贡献“苏州方案”,奋力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乡风貌”。

苏州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的殷殷嘱托,省委赋予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作出引领示范的目标定位,全市上下正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责任和担当,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苏式湿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