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福地 畅游水乡 双凤农村打造“十里文化圈”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11-30
初冬,走进双凤镇文体站,双凤雅韵艺术团的阿姨们正热火朝天地在排练最近新创作的手狮舞,这是手持特制的手狮模型融入舞狮动作的一种舞蹈。“在羊肉节期间,舞给社区乡邻看。”阿姨们说,希望以后她们的作品能到外面去演出。
“虽然阿姨们都是志愿的,但只要她们有要求,我们文体站都会尽量满足她们。”镇文体站负责人邹琴华表示,对于基层文艺团队的艺术创作,政府层面非常支持,从排练的场地到设备等,都会提供。
最近,双凤镇出台《关于推动双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让居民文化活动呈现“多元化”,让群众在学习、工作之余能够自得其乐,让精神充满“电”。该镇将打造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力作,努力形成一批音乐、舞蹈、戏剧等各个门类的文艺精品。记者了解到,近期,双凤镇就围绕“百日行动”,依靠自身文艺力量排演了一台有诗朗诵、沪剧、小品等形式的演出,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百日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此外,双凤镇还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建立优秀文化产品和项目的扶持奖励制度,支持江南丝竹、龙狮、滚灯、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给予资金和场地的支持。不管是对于文化作品还是文化人才,双凤镇都不遗余力支持,优秀的文艺团队、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镇文化发展资金以市级奖励为基数给予30%配套奖励。双凤镇还将培养基层文化队伍、壮大文化志愿队伍,让双凤文艺深入群众。
除了为老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双凤镇还积极提升文化硬件水平。“给老百姓看戏,首先要给老百姓搭台。”今年新建的双凤居民活动中心,已成为周边老百姓看演出、听评书的好地方。
接下去,双凤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快打造农村“十里文化圈”,像镇文体中心场所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新湖管理区建设综合文化分站,站舍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村(社区)建有文体活动室,建设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并加强文化游园、文化书场、露天舞台等符合群众需求的文化设施建设。还将基层图书资源管理与服务全面纳入镇公共图书馆体系;龙狮馆、维新遗址、少年邮局、科普中心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化阵地全部免费开放。
记者了解到,双凤镇已对双凤龙狮馆进行了提档升级,对于维新遗址的修缮维护方案也已经完成,预计遗址将在明年3月重新向市民开放。
在新的形势下,双凤镇也更注重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双凤老街古宅的修复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位于凤东街的金氏宅,由于长年无人居住,早已破败不堪。对此,镇里联系了古宅的房主,将对古宅进行修复,邀请同济大学和古宅修复专家来调查。双凤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老街沿河两岸非市级文保单位、控保单位的民居,将参照古宅建筑特色和江南民宅风貌进行修缮和翻建,镇文化发展资金给予一定扶持引导,鼓励市场主体、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双凤老街保护开发,逐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
“也许以后这些古宅将成为古色古香的民宿。”该负责人介绍,双凤镇将推动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以现代渔业产业园、全国钓鱼训练基地、东方锦鲤文化产业园为功能平台,重点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载体,并培育体现双凤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文化创意元素渗透进传统的旅游产品中,加快创意乡村游、民宿等主题项目的筹划、论证、规划与落实。(记者 周琦)
“虽然阿姨们都是志愿的,但只要她们有要求,我们文体站都会尽量满足她们。”镇文体站负责人邹琴华表示,对于基层文艺团队的艺术创作,政府层面非常支持,从排练的场地到设备等,都会提供。
最近,双凤镇出台《关于推动双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让居民文化活动呈现“多元化”,让群众在学习、工作之余能够自得其乐,让精神充满“电”。该镇将打造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力作,努力形成一批音乐、舞蹈、戏剧等各个门类的文艺精品。记者了解到,近期,双凤镇就围绕“百日行动”,依靠自身文艺力量排演了一台有诗朗诵、沪剧、小品等形式的演出,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百日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此外,双凤镇还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建立优秀文化产品和项目的扶持奖励制度,支持江南丝竹、龙狮、滚灯、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给予资金和场地的支持。不管是对于文化作品还是文化人才,双凤镇都不遗余力支持,优秀的文艺团队、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镇文化发展资金以市级奖励为基数给予30%配套奖励。双凤镇还将培养基层文化队伍、壮大文化志愿队伍,让双凤文艺深入群众。
除了为老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双凤镇还积极提升文化硬件水平。“给老百姓看戏,首先要给老百姓搭台。”今年新建的双凤居民活动中心,已成为周边老百姓看演出、听评书的好地方。
接下去,双凤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快打造农村“十里文化圈”,像镇文体中心场所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新湖管理区建设综合文化分站,站舍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村(社区)建有文体活动室,建设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并加强文化游园、文化书场、露天舞台等符合群众需求的文化设施建设。还将基层图书资源管理与服务全面纳入镇公共图书馆体系;龙狮馆、维新遗址、少年邮局、科普中心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化阵地全部免费开放。
记者了解到,双凤镇已对双凤龙狮馆进行了提档升级,对于维新遗址的修缮维护方案也已经完成,预计遗址将在明年3月重新向市民开放。
在新的形势下,双凤镇也更注重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双凤老街古宅的修复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位于凤东街的金氏宅,由于长年无人居住,早已破败不堪。对此,镇里联系了古宅的房主,将对古宅进行修复,邀请同济大学和古宅修复专家来调查。双凤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老街沿河两岸非市级文保单位、控保单位的民居,将参照古宅建筑特色和江南民宅风貌进行修缮和翻建,镇文化发展资金给予一定扶持引导,鼓励市场主体、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双凤老街保护开发,逐步形成历史文化街区。
“也许以后这些古宅将成为古色古香的民宿。”该负责人介绍,双凤镇将推动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以现代渔业产业园、全国钓鱼训练基地、东方锦鲤文化产业园为功能平台,重点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载体,并培育体现双凤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文化创意元素渗透进传统的旅游产品中,加快创意乡村游、民宿等主题项目的筹划、论证、规划与落实。(记者 周琦)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