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丰润发展底色
早春,烟波浩渺的长江口太仓段云蒸霞蔚,沿岸泛着些许青绿的芦苇荡湿地中,一群“天外来客”悄然而至,有着“熊猫鸭”之称的斑头秋沙鸭,在此嬉闹玩耍、游弋戏水。斑头秋沙鸭的“来访”,与太仓市林丰水美的绿色生态相得益彰。近年来,太仓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林长制工作的决策部署,紧扣“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总目标,加快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业内知名的“候鸟驿站”
林长制不遗余力地推行,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颇有裨益。
今年2月,苏州市林业站联合苏州大学在太仓市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监测时,就在长江浏河口湿地观测到了斑头秋沙鸭、绿翅鸭、小鸊鷉等珍稀物种。不久前,苏州市林学会鸟类调查专家在白茆口长江沿岸湿地,也观测到了1910只灰头麦鸡集群迁徙,迁徙规模创30年内同物种迁徙国内最高纪录。
班头秋沙鸭来太“作客”,并非孤例。此前,在太仓沿江湿地就已观测到具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
这些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纷至沓来,让太仓成为业内知名的“候鸟驿站”,也为公众从另一角度解读太仓的生态和宜居提供依据。
在太仓,湿地保护与恢复因地制宜,地形地貌修复、自然岸线修复、湿地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多管齐下,湿地生态功能提升明显。同时,太仓纵深推进林地、绿地、湿地“三地”共建,先后建成长江湿地保护小区、白茆口湿地保护小区、太海汽渡湿地保护小区等。目前,太仓自然湿地面积超16000公顷,以河流、湖泊以及长江滩涂为主。得益于此,太仓监测鸟类种数累计达到16目48科175种,同比去年增长15.13%。
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在完善绿色“骨架”打造上,太仓市全面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夯实绿色根基。
去年以来,太仓市着力推动林长制工作走深做实。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明确了312名林长及其护林范围,建成并完善“市镇村”三级林长制度。印发了《太仓市林长制工作机制》等相关制度及计划文件,高质量推进林长巡林护林等各项工作。
同时,太仓市深入推进沿江绿廊、城市快速路、公园河道等绿化建设,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全年新增成片造林436亩,新增改造绿地5.9万平方米,进一步加强林地、绿地的养护管理,提高全市980多万平方米绿色通道养护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太仓市还根据林业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开展人员培训、灾害普查、病虫监测、生物防治等工作,保护林业资源安全。启动林业外来生物入侵和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形成风险本底数据库,为林业灾害防治提供依据;释放周氏啮小蜂、花绒寄甲等生物天敌1040余万只,防治美国白蛾、天牛类等林业害虫,去年“以虫治虫”防治面积达1400亩。
当前,太仓市先后建成市民公园等一批地标性生态绿化景观,持续完善“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现代田园城市生态体系,持续提升公众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太仓全市现有林地面积超17.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18.88%,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3.4%,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下阶段,太仓市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进一步压实各级林长责任,抓好森林资源监管,完善生态廊道建设,高效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形成各级林长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治理新格局。(记者 肖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