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领导来太考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5月16日下午,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来太,考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太仓市市委书记陆留生、副市长赵建初陪同考察。
从2004年起,太仓市开放所有乡镇公办学校,鼓励公办学校积极吸纳来太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并让其享受“同城待遇”。新区中学自建校起就坚持无门槛吸纳来太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采取人性化教育手段,从学习到生活给与来太务工人员子女以人文关怀,学校里的来太务工人员子女都得到了健康、全面的发展。在新区中学,刘利民详细了解了来太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与来自湖北的初二同学张毅交谈,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回报父母、回报太仓。新区中学还通过“爱心基金”拨款方式,对家庭有困难的来太务工人员子女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刘利民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并希望学校坚持公平教育理念,为该校来太务工人员子女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早日成才。
新区第二小学的1300多名学生中,来太务工人员子女超过75%。该校百川文化研究室墙壁的中国地图上,学校里只要有某个省份的学生,他们就将一张“小水滴”贴在相应标识处,如今,这张地图上已经有21张“小水滴”了。刘利民对该校的“百川文化”很感兴趣,他详细了解了百川讲坛的发展历程、百川德育课程的开发、水娃系列活动的策划等情况,并鼓励学校用海纳百川的精神容纳来太务工人员子女,让他们尽快融入太仓,在太仓找到家的感觉。为了让学校里的来太务工人员子女不忘记自己的家乡,该校将一条走廊打造成“寻根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都可以在“寻根廊”里找到自己的故乡,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还将他们对家乡、对太仓的寄语贴在上面。刘利民表示,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新区第二小学通过“百川文化”让来太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融入学校、融入太仓,通过“寻根廊”让这些孩子不忘本、不遗忘家乡,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
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太仓市教育事业同步快速发展。通过优化教育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以县为主,实现城乡教育管理体制一体化;加大力度,实现城乡教育投入一体化;均衡配置,实现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提高质量,实现城乡教学管理一体化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全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全市组织实施教师教育、优秀人才培养、引才引智、学校管理灵魂“四大工程”建设,骨干教师流动优化机制、示范性学校教师对口支教机制、学校教育骨干培养机制已基本形成,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