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变乡村消费“潜力股”为驱动内需“增长极”

来源:吕桢亚 责编:谢瑞丽 时间:2025-04-04

春潮涌动之际,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数据令人振奋:6.7万亿的庞大体量,4.3%的增速,不仅跑赢了城镇消费0.9个百分点,更在广袤田野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而财政资金27.9亿元的“加码”,更似一剂强心针,推动县域商业从“补短板”迈向“提质效”,让农村市场从“潜力股”逐步成长为“增长极”。

政策赋能,激活县域商业“一池春水”。县域商业体系如同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其畅通程度直接关系着经济循环的效能。近年来,江苏省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是撬动农村消费升级的关键支点。早在2022年,江苏省财政厅就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2.33亿元,用于支持建设县级物流配送中心32个、乡镇商贸中心100个、乡镇农贸市场135个、村级新型便民店690个,明确2022-2025年支持3817个县域商业重点支持项目。政策与资金的精准滴灌下,江苏省的县域商业从“散点布局”转向“网状协同”:星巴克、剧本杀、汉服体验馆等新消费形态在县城、乡镇不断涌现,县域商业设施不断完善,连锁品牌不断下沉县域市场……县域商业体系的完善,既是消费扩容的“加速器”,也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基建筑基,打通城乡流通“最后一公里”。农村消费的爆发,离不开基础设施的“硬支撑”。截至2024年,33.78万个“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95%的建制村已经实现了快递服务的覆盖。在贵州,高铁“赏花专列”的开通让每日旅客数最高增加逾万人。沪滇协作中,云南昭通市巧家县的马树草莓通过冷链运输,实现了“72小时从枝头到餐桌”的物流体系,直供上海社区。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趋势:当“最后一公里”变成“最优一公里”,乡村消费便不再受限于地域和季节。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弥合城乡鸿沟——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县域生活服务消费订单量增长42.1%,线上活跃商户数量同比增长48.9%,农村消费者通过一部手机即可享受“半小时达”的便捷。

产业升级,点燃乡村消费“内生引擎”。乡村消费的提质,本质是产业升级在乡村经济中的体现。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2.5万亿元,农产品电商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超6%。在贵州正安县瑞濠村,村民每年生产800万把吉他,并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内外,让这个曾经的贫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吉他淘宝村”。在内蒙古鄂托克旗,“第一书记直播间”将草原牛羊肉卖向全国,年销售额突破1.7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场景的多元化正重塑乡村经济——非遗手工马面裙定制、乡村旅游民宿、县域商业综合体等新业态,让农民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县域、农村地区的“新消费”,正在成为驱动内需的“新蓝海”。

从“货郎担”到智能物流,从“赶大集”到直播带货,这场发生在阡陌之间的消费革命,正在书写城乡“双向奔赴”的新篇章。未来,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可持续的乡村消费市场,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乡”能量。(吕桢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