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邦: 在烽火中“以舞为枪”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俞群艳 时间:2025-08-29

  吴晓邦是新中国舞蹈的创始人、奠基人、开路人,抗战期间,他深入前线军民中,“以舞为枪”培养舞蹈骨干力量,为凝聚民族抗战精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沙溪,有一栋隐藏在弄堂深处的小白楼,它就是吴晓邦故居,里面挂满了吴晓邦在人生各个阶段留下的珍贵相片。其中一张他弯腰腾空跃起时定格的照片,是他在表演经典独舞《义勇军进行曲》时拍摄的。1938年2月,吴晓邦在南昌军民联欢晚会上表演了这支独舞,舞蹈借鉴了武术散打动作,舞姿铿锵有力,深深感染了在场的观众,在场人员一次次邀请吴晓邦再跳一遍。“当天的联欢晚会上,吴晓邦的《义勇军进行曲》一共跳了5遍,跳到最后,全场观众起立,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为他伴奏。”曾与人合作编著出版《一代舞魂吴晓邦》一书的陈健激动地说。

  《义勇军进行曲》舞蹈创作于1937年,当时淞沪会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和中国百姓的爱国热情让吴晓邦夜不能寐,激发了创作欲望。1937年也是吴晓邦的人生分水岭,理想信念从“为人生而舞”转变为“为人民而舞”,他在书中回忆:“过去几年里,我完全沉溺在个人的舞蹈活动中,几乎与世隔绝。但是这燎原的战火像在焚炙着我的心,激我走出那艺术桃源,奔向抗日行列。”自此,他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舞蹈,激励中华民族求民主、求解放。1938年12月,汪精卫发表“艳电”,支持对日妥协政策。吴晓邦得知后,悲愤无比,创作了另一个经典作品《丑表功》。陈健告诉记者,《丑表功》采用了太仓庙会中民俗表演“跳加官”的艺术元素,塑造了一个又蠢又笨又坏的官,来讽刺鞭挞汪精卫。这支舞蹈在上海表演时,上海已经被占领,成了孤岛,特务遍布,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表演。

  从1937年到1945年,吴晓邦创作了《游击队员之歌》《思凡》《饥火》等59个舞蹈作品,占了他一生全部创作的一半还多,这些作品大多围绕抗日主题。吴晓邦和他的舞蹈,传遍了弥漫着抗日烽烟的中华大地,哪里有抗日的旗帜,哪里就有他用舞蹈传播的抗日激情。这些激荡人心、昂扬斗志的作品,无一不给中国人民以振奋、警醒和激励。“他是在转战南北、为各地舞蹈培育种子的情况下,创作了这么多舞蹈。1945年,他本可以留在延安教学,但他决定随军转战。”陈健说。吴晓邦在“以舞为枪”宣传抗日的这条道路上,不气馁、不退缩、不回头,勇敢地坚持了一生。(记者  陆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