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探源,要“看山看水”,更要“知山知水”

来源:曹宇薇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2-08-17

7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唐代禅宗青原行思大师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渐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机彻悟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借用这三重境界,在文明历史的探源上,亦有三重认识,即,“探寻史实本源,厘清历史真相”——“辨析史实脉络,传承历史遗产”——“悟透史实本质,开创历史未来”。在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山看水”,更要“知山知水”,在新的历史阶段,秉持五千年文明烛照,奔向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项以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为目标,由国家支持、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文明历史的尊崇与敬畏。江流万里,绵延不绝。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创造出了熠熠生辉、震古烁今的中华文明,打造了炎黄子孙独有的精神标识,铸就了华夏儿女独特的凛然风骨。全党要高度重视对中华文明历史的学习研究,保持求索精神,秉持实证原则,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还原中华文明的本真面貌,让中华文明的光芒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要“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割不断的,历史上发生的事,总会以新的形式出现。不忘本来,方能开创未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不仅是为了学习历史本身,更是为了创造今日的辉煌。“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以史为鉴,最终目的是推动全党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在回溯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到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让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薪火相传。

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华文明探源,最终要回归到凝心、立根、铸魂上来。我们不仅要将中华文明探源当做今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完成,在进行寻根与求索的过程中,也应当主动唤起对中华文明的好奇、热爱与自豪之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唯其如此,我们的目光从历史收回到当下之际,朝向未来勇毅前行的身姿才会越发挺拔、脚步才会越发坚定。

学史是为了铭记过往、擦亮初心,更是为了看清奔赴前路、激荡爱国情怀。立足今朝,党员干部当怀揣着对悠久历史的敬畏、对灿烂文明的自豪,拥抱伟大的时代,共同聆听祖国大地回荡着的来自远古的洪钟巨响。(曹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