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娄城

来源:娄江夜读 责编:陈益 时间:2023-10-22

我的家乡太仓是鱼米之乡。有条人工运河纵贯南北,名盐铁塘,距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旧传汉初吴王刘濞开凿,以运盐铁,全长95公里,南通吴淞江,北通扬子江。两岸杨柳依依,常有呜呜作响的黑色水泥大船在水波上穿梭。

这条来历非凡的运河,世代滋养着娄城的风土与人文。蹒跚学步起,父母就抱着我去看河,看弇山桥上经过的悠然行人,看呜呜作响的水泥大船。那时,梅雨过后,水面常常上涨,似乎水波打个喷嚏就会殃及岸边青荇。河水涨落间,堤岸会留下青黑淤痕。

上世纪九十年代,盐铁塘周边空旷,每到纸鸢飘摇季,便有人拿出几米长的蜈蚣大鹞子,大大方方邀路人协作放飞。风哨作响,蔚为壮观。正月十五,娃娃们牵拉各色手作兔子灯,兴奋地跟着大人走过横卧盐铁塘的弇山桥,夜晚的盐铁塘便如流动的夜幕,星星点点的灯火装饰着弇山桥,宛如星汉。

那时,盐铁塘西岸多为民居,平房院落,白墙黑瓦。街不宽,已被踩得光滑的石板路足够自行车穿梭其间。沿街店铺多半用短木支棱木窗,敞着褐色木门。无非卖些蜡烛针线、生食面点、烟酒零嘴等,或做些铜铁锡皮器具、手扎甘蔗穗扫帚等手工艺品。杂货店光线昏暗,遇着阴雨天便觉黑咕隆咚,人窝在里头也看不分明。待到打烊时分,店家会用长木板逐条镶嵌在泛着晦暗色泽的木质门槛缝隙间。难以辨认的细碎话语声,趁着越来越狭小的门缝罅隙逃出来,蒙着神秘气息。

清晨,当盐铁塘上黑色水泥大船汽笛呜鸣时,挎提篮子的阿姨们早已步行去南门街的北街口菜场买菜。待天光明亮,沿街店铺陆续支起木窗,常有老阿姨的叫卖声在南门街飘散:“孜子豁,拔莱豁(栀子花,白兰花)——孜子豁,拔莱豁(栀子花,白兰花)——”

一派水乡清朗之气。

尔后多年,弇山桥上,人们由步行变为骑着自行车轻快经过。拖拉机少了,主干道上慢慢出现卡车、货车、私家车。上下学路上,我时常望一眼盐铁塘,河边的柳条萌发春意,然后顶着太阳炙烤,接着是严寒挂雪,来年又迎着春风飞燕,恣意生长,如此年复一年。南门街道几经改造,街道更为宽阔,当年仅容几辆自行车并行的石板路,已足够汽车通行。整修疏通的盐铁塘,早已不用担心河水漫出堤坝。两岸更是热闹,道路景观设计美观,交通便利。弇山桥多次修整后,变得簇新开阔,私家车每日密集地经过,驶向更为繁荣的主干道。如今,桥上虽不见风筝身影,但风筝自有可放之处,滨河公园、金仓湖、天镜湖、市民公园……一只只鹞子在空中争奇斗艳,飞得无拘无束。

对于被绿水孕育的娄城人来说,盐铁塘是人文精神的寄托,缱绻着记忆,见证着历史,静候着未来。

(作者:陆文婷 太仓农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