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身边事]“老娘舅”出面巧妙化“干戈”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19-04-26
    在府南新村某幢居民楼内,每天晚上都会传出架子鼓的练习声,上下楼层的居民不堪其扰。邻居们也曾多次找该房主协商,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本来应该相亲相爱的近邻关系变得非常紧张,甚至有居民在家练习拍球作为“回应”。
  这件事传到了社区里。社区前往了解,原来该栋楼某室居民家的小孩需要每晚练习架子鼓,且时间较长,而老居民楼的隔音效果较差,架子鼓强烈的震动感使得整栋楼都听得到声音。有居民便想办法加以回击,于是矛盾越积越深,噪音却一点没少。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为了尽快解决居民之间的矛盾,社区第一时间邀请了城厢镇司法所调解员郝丽娟帮助调解。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引导当事双方表达自己的观点,事件并不复杂,矛盾焦点也显而易见,但解决并不容易。一方家庭坚持在自家范围敲鼓属于个人自由,且涉及孩子教育问题,不愿让步。而邻居们则要求立即停止练习。
  郝丽娟介绍,根据我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46条: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双方都有各自道理和难处,但作为邻居,应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这样的居住环境才能更加舒心。”郝丽娟表示。最终,经验丰富的郝丽娟通过背靠背的调解方法,促成邻里间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由矛盾的主要双方代表签下协议。协议中约定架子鼓的练习时间段和注意事项,且练习架子鼓的家庭承诺半年后停止练习,重新找地方练习架子鼓。楼上居民也表示不会再在家中练习拍球,保留对该户练习架子鼓产生噪音扰民的诉讼权利。
  最终,一起困扰整栋楼居民一年之久的“击鼓纠纷”,在县府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城厢镇司法所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生活中,上下左右邻里因为挪凳子、练钢琴、拍皮球等噪音造成纠纷的不在少数。近日,一则新闻显示一位住户为了回击楼上噪音专门买了“震楼器”,还引来了警察;某些网店贩卖“噪音反击神器”,有一定销路。但事实显示,“互相伤害”最终只能导致矛盾升级,除了制造更多噪音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相互理解、理性协商,才是破解噪音纠纷的正解,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记者 张瑜)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