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留住美丽乡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断提升,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据人民日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近年来,江苏省扎实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打造了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江苏样本”。站在新起点上,需要持续发力,在“美”字上下足硬功夫,确保五年行动开好局起好步。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除了“颜值”美,更要“气质”美。这就需要在改善过程中坚持立足农村,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突出乡土特色,保留乡村风貌,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农村是传统文明的发源地,是乡土文化的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土特色,优化乡村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分类推进改善工作,最大限度保留村落传统肌理和风貌格局,保留并用好老建筑、老物件等,唤醒人们的乡愁记忆,彰显乡村地域特色。如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建立老物件陈列馆,开发古村落旅游等,将乡愁串联起来,让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机,寻回记忆中的故园。
江苏是鱼米之乡,农耕历史渊远流长,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个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在继承传统和发展上下功夫,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要在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润物细无声。同时,聚焦发展生态农业体系,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通过农旅结合、品牌打造实现产业化梯度发展,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发展的农耕文化传承机制,让农耕文化在新时代释放新的活力,让记忆中的乡村还是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留住美丽乡愁,才能让乡村振兴拥有更丰富的精神内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新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用浓浓的乡愁去编织农民的美丽梦想!(赵芹)
新闻中心
更多- 拓展就业场景做好关爱服务 努力让广大残疾人更加有感 苏州市领导走访调研残疾人工作
- 各汽配企业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双凤汽配产业“汽”势如虹
- 推动高端装备、传统制造等优势领域产业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璜泾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
- 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蔡丽新一行来太调研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生态圈;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9000万元 城厢发力跨境电商“黄金赛道”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 26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沙溪 总投资超13.8亿元
- 随着存量资产的焕新升级,新质生产力在浏河镇加速集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腾笼换鸟 激活智造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