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为“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之基

来源:沈柳晨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2-11-02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再次强调指出:“我们建设现代化,就要抓制造业,搞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夯实高质量发展之本、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基石的重中之重。

经邦济世,惟“实”为要,推动“经济底盘”更稳。纵观历次全球金融危机,多是“去工业化”“脱实向虚”累积的风险所致。实体好,基本面才会好;实体强,“压舱石”才更稳。回首我国近十年发展之路,实体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目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41 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达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1/3。显然,制造业构成了我国实体经济中最重要、最基础部分,制造业稳,实体经济就稳,我国的经济底盘就稳。

产业转型,惟“新”为要,推动“经济动能”更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实体经济想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锐意革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竞争新优势。面对新形势,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全国上下正充分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如南京的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无锡的车联网、苏州的“5G+工业互联网”,一个个新兴领域的创新驱动能力,正在给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改革创新,惟“人”为要,推动“经济活力”更足。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发展实体经济亦然。据人社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到3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制造业乃至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人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源泉,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突出以才兴产、以产聚才,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海外创业人才服务站,持续实施工匠筑造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技能大师,发挥知识溢出效益,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人才高地。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坚持不懈振兴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做强实体经济,必将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必能用更成熟、更完备、更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之基。(沈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