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根基

来源:孙书田 责编:陈益 时间:2022-10-26

10月28日,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苏州举行。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节点,苏州以“示范之姿”和“表率之态”蓄力发展实体经济,厚植中国式现代化之基。

拉实体经济优势“长板”,守好头部产业“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最核心、最主体的部分。作为全国制造强市,苏州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探索形成了以制造业为内核的标杆样本:在苏的16万家工业企业横跨35个工业大类,涉及167个工业中类和491个工业小类,苏州堪称中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2021年,苏州市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问鼎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2022年,在多轮疫情扰动和全球生产链冲击的巨大压力下,苏州交出1至8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的成绩单,充分彰显了其实体经济的强大韧性和雄厚实力,对于稳住中国经济增长大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仍要持续发掘制造业头部优势,充分激活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作用,让长板更长、优势更优。

补实体经济“卡脖子”问题“短板”,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当前,全球化多元冲突、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只有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增强创新能力,补足“核心能力短板”“关键能力短板”和“基础能力短板”,加强“卡脖子”技术攻关,才能助推实体经济迈上新台阶。而创新动力疲乏,难以实现从“0”到“1”的突破是导致未来发展动能乏力的“关键短板”。苏州加速标杆输出,解决企业“缺技术,不会转”难题;深化平台赋能,化解企业“缺数据,不能转”困境;实施精准扶持,缓解企业“缺资金,不愿转”压力……本着“追求最优”的发展理念,苏州以高质量人才引进和全方位制度保障为依托,通过“政策计算器”、“关证一链通”、“融驿站”等新模式,大力支持研发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加紧谋划、全面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支撑,全面激发创新动能,从而加快创新之路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

锻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新板”,抢占未来发展 “制高点”。数字经济开辟发展“新赛道”,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挑战,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早在2022年初,苏州就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抓住先机,以打造产业创新集群为抓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集群向更高形态转变,抢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高点。7月印发的《数字苏州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部署了数字苏州标准化建设,启动了“标准化+数字化”顶层设计工作。本届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也邀请到海内外政商学界精英,深入探究数字经济时代智能制造升级,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出谋划策。

实体兴则国家强。苏州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沿着兼容并包、发展共赢之路,拉长长板、补足短板、锻造新板,苏州定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不负使命担当、铸就新的辉煌。(孙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