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城润民心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于市民而言,是一种舒适宜居、健康快乐的生活体验,是一份对美好家园的认同感、归属感。城市幸福不幸福,关键看市民感受。
秉承民本初心和精品匠心,太仓近年来致力于加强民生保障,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升级,妙笔勾画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城市模样。
民生有保障
城市暖融融
“浴缸改为淋浴,老旧马桶换新,还加装了扶手,这样更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在城厢镇北门二村退休老教师高耀章家中,高老满意地介绍着他家适老化改造的成果。他说,适老化改造是惠民利民的实事工程,“真正改造到了老年人的心坎儿上”。
高耀章和妻子均已年满80岁,老两口居住的房子卫生间较为老旧,设备使用极不方便。今年,我市老年人适老化改造工作启动后,经申请、评估,他家成为适老化改造对象,并于9月底完成改造。
作为富裕型“长寿之乡”,我市的老龄化程度一直位于全省前列。截至11月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量达15.8万,占户籍人口30.11%。这一背景下,做好养老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发放高龄老人尊老金,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新建、扩建养老机构,打造遍布城乡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10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每年,我市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超1亿元,“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特色、文化养老为依托、智慧养老为辅助,医养相结合、银龄互助发展”的多元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愈发健全。
像养老服务一样,我市民生领域一直暖意融融:就业总体平稳,看病更加省心,居住不断改善,教育更加公平,兜底更加有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民生连民心,民心之中,装着一座幸福之城。
铁腕治污染
稳步向美行
蓝天、碧水、好空气,就是最普惠的幸福。
12月23日,太仓生态环境局、市交运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来到浮桥镇欣顺砖瓦厂,对省环保督察交办的环境信访问题进行现场督办,重点了解企业批建不符从事洗沙、制沙以及扬尘问题等情况,并提出整改措施。
这是我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帧镜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我市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要求,围绕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精准施策、铁腕治理、久久为功。
从制定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并分解落实,到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固体废物监管、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再到构建污水处理网、安全供水网、清洁能源网、垃圾无害化处置网,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源头削减与末端整治并重的环境治理体系,并取得显著的治理成效。
1~11月,我市环境空气优良率为88.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PM_2.5平均浓度为2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首年达到欧盟标准。空气优良率、PM_2.5平均浓度、臭氧浓度3项指标在苏州均为第一,PM_2.5平均浓度位列全省第四,空气优良率排名全省第六。
在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市还持续加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力度,“一心两湖三环四园”城市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娄江新城滨河公园、市民公园、城北河湿地公园、独溇小海……这些风景优美之处,不但筑牢了城市的生态屏障,也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打卡地”。
下足绣花功
社会大和谐
群众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我市的社会治理工作一向突出,如“政社互动”创新实践、公共法律服务“太仓模式”全国推广;平安建设实现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连冠”,成为江苏首个捧得“长安杯”荣誉称号的县级市。
今年,我市继续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推动社会大和谐。
镜头转向城厢镇梅园社区石油公司小区。这是个老小区,居住者多为老年人,因缺乏场地设施,居民们想要健身只能去周边小区、公园里“蹭”。但近日,在市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机制推动下,小区内悄然变了模样,健身空间、健身器械全部配备到位。
此事背后,是市政协在全市各类“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广泛开展“有事好商量·民生专题协商议事月”活动,扎实解决了一批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充分激活了众多居民参与自治共治的热情。
另外,我市在今年成立了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和镇(街道)集成指挥中心,着力建强全省一流的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和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实现一网流转指挥实战、数据应用服务实战。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打“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涉民生违法犯罪,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和升级版技防城建设,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持续放大政社互动、公共法律服务等品牌效应,大力推进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司法保护、“打工小镇”提档升级等重点项目,串联出“安居”“安商”“安旅”三条具有太仓特色的社会治理之路。
站在年尾,展望“十四五”,我市将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接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