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用户数据安全加把锁

来源:李翔宇 责编:陈益 时间:2023-09-11

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触发条件、审计基准等予以细化。这无疑是为用户安全数据加把锁,让广大消费者吃下一颗“定心丸”。

自律,商家应避免突破“边界”。随着扫码获取服务的便捷方式不断普及,消费者也发现获取正式服务之前需要填写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多。虽然不情不愿,但出于消费需求,很多时候不得不乖乖填写。过度索要信息是否合理?商家获得用户数据后是否妥善保管?这些问题我们往往不得而知。面对用户数据采集长期以来的管理“空白”,若只是被商业推销烦扰还是其次,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是否会出现因信息泄露而产生“AI换脸”诈骗,甚至更多不堪设想的后果更是让人忧心忡忡。因此,将个人信息保护写入条例法规便是对于商家突破“边界”,索取甚至利用客户个人信息谋利现象的有力整治,更是对于消费者隐私权益的有力保护。

他律,信息采集切勿“越界”。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包含客户个人信息的数据便成为了商家争夺的焦点。不可否认,适当采集用户信息对于产品市场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良好作用,但为了扩充“信息库”而盲目甚至强制获取客户个人信息,不仅可能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条例,也会因不断“越界”而引起客户反感,从而影响自身业务发展。除了需要上级监管,如何合理收集并利用客户信息也是商家自身需要做好的功课。想要在“信息战”中获胜,更应在信息收集前根据合理商业需求制定合理的信息采集计划,把握好必要索取与“越界”侵犯的度,才是在“信息战”中获胜的良方。

法律,消费者 “护身”的武器。个人信息归根结底掌握在消费者个人手中,消费者理应充分了解自己的隐私保护权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论是动辄千字且晦涩难懂的隐私协议,还是过于专业的法条术语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如何进一步精简并直白化表达隐私协议,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条例的宣教都需要深入探索。无论是前期“火出圈”的禁毒知识普及短视频被网友调侃“不像演的”还是频频将反诈宣传作品“玩出花”,其中的核心都无外乎深耕大众心理,表达更接地气,从而深入人心。相信在将来,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条例的宣教也将走进广大消费者,成为消费者实实在在能用得上的武器。

大数据时代,如何把控信息发展与隐私保护的边界将会是永恒的议题。如何真正让数据服务于大众而非“绑架”消费者,出了出台法规条例之外也需要商家、消费者等多方配合监管,让法律的“安全锁”更加坚固,让个人数据保护的“定心丸”发挥长久“药力”。(李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