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田野上,“新农人”挥洒汗水收成可期

来源:杜曦 责编:陈益 时间:2023-05-15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踏访燕赵大地。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上,风吹麦浪,夏收喜人,在沧州市,总书记考察了一片丰收在望的麦田,细细地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等情况。“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这是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大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强,国家安。眼下,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在沃野逐梦,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全国一大批高学历年轻人纷纷返乡,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投身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群众,在广袤田野上挥洒汗水,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带去了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他们用“新”也用“心”,践行着“续青春之志、赴时代之约”初心使命。“80后”研究生魏巧和丈夫孙振中辞去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来到镇江新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新农人”。魏巧说,“我和孙振中一个是土壤学硕士,一个是农学博士,学的都是农业知识,回到农村大有用武之地。”“新农人”发挥智慧兴农之长,在乡村振兴中干出新业绩、发出光和热。

“新农人”“驾驶”数字化新型农机,在广袤田野里辛勤耕耘:在上海郊区的一片试验田里有一群“新农人”,埋头七年,研发了60多款农业机器人,覆盖从播种到收割的各个环节。其中一款插秧机器人,在北斗导航系统、5G信号以及激光雷达和陀螺仪等传感器的指挥下,可以行进到农田指定位置,根据指令把一株株秧苗插进稻田。到了田埂边,它还能自动转弯继续作业,1小时就可完成5亩稻田的插秧。冀南大地麦浪起伏,一台无人机掠过连片麦田,霎时间水雾弥漫,这是河北省临漳县章里集镇黄辛庄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粮大户杨旭亮利用种地“神器”进行农田防病虫治理。杨旭亮说:“过去背药箱、靠人工,一天顶多干上10多亩,现在用无人机喷药效率大大提高,一天作业1000多亩。”新的数字化农业机械,让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大大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力。“新农人”运用“新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展示出了年轻一代的新作为。

“新农人”服务农业农民作用凸显,在建设“新农村”绿色田野里绽放无限活力。一方面,“新农人”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种植管理、烘干等多样性社会化服务,以技术培训、就业帮扶等方式服务农户、带动脱贫,带领更多的农户栽上“摇钱树”,结出“致富果”。另一方面,“新农人”投身新农村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步伐贡献智慧,实现人生价值,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文化、善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能吃苦”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农人”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投身乡野田间、闪耀青春光芒,打造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示范样板,实现从“靠经验”向“靠数据”、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转变,为牢牢守住“米袋子”,实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交上了让党和人民满意和放心的青春答卷。(杜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