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蕴藏“新蓝海”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王晓雅 时间:2025-10-29

  长寿时代,“夕阳红”蕴藏着一片“新蓝海”。《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银发经济应人口老龄化消费需求而生,地位突出,面广链长,潜力巨大。

  太仓是最早迈入重度老龄化的地区之一,从1985年步入轻度老龄化,到2024年底老龄化率达31.67%。在“先老”背景下,太仓一步步探索出了幸福养老的“县域标杆”。当“70后”开始步入“低龄老人”群体,当群体需求从“养老”向“享老”观念逐步转变,作为优等生的太仓应该如何接住这波“银发流量”,让老年人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与参与者?

  老有可为

  “银发族”也能掘金

  国庆假期过后,位于县府街2号的银发零工驿站又热闹了起来。每个工作日的早上9时至下午5时,老年人会来咨询用工和技能培训报名。这是全省首家老年人力资源中心,成立于去年6月,由市民政局与市人社局联手打造,市家政服务协会管理运营。

  “我们前期调研发现,老人再就业需求很高,尤其是进村/社区推广我们的技能培训班,报名人数超出预期。有些老人想再赚点钱补贴家用,有些老人想学育婴或陪护,照顾家人。”市家政服务协会秘书长温栋告诉记者,之前在沙溪镇胜利村的调研令他感触最深,几乎每天都有老人来村里找工作。乡镇老人找工作渠道少,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也存在风险。银发零工驿站首先就是要消弭老年人找工作的信息差,帮助老人就近解决工作问题。

  目前,太仓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超17万,其中7.5万余名低龄活力老人中不少人有再就业需求。银发零工驿站建立“赋能发展-适老就业-社会服务”发展机制,主要为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提供保洁、育婴、烹饪等12+N类的工作岗位,构建适老岗位信息集成基地,打造老年技能提升训练营,广泛链接社企多元力量促进银发经济新发展,在释放老龄人口红利的同时,探索以“小老”助“老老”,从而缓解养老压力。目前,银发零工驿站除了在双凤、璜泾、科教新城、沙溪选点建设驿站联络点,还推进了9家镇级零工驿站建设,以及N个社区家门口就业联系点,将适老岗位进一步推向老年居民的家门口。

  证书和岗位“无缝衔接”,也让银发职业发展更有底气。温栋介绍,今年以来,驿站联合市老年大学开展育婴、保洁、护理等职业技能公益培训15个班次,报名人数近500人,技能培训人数近300人,超100人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其中,超半数人走上就业岗位。持证学员会优先录入太仓家政人才库,市家政服务协会的会员单位将直接对接就近岗位需求,同时为再就业老人购买雇主责任险、家政险,充分保障老年人的权益。56岁的张阿姨是驿站的早期学员。考取证书后,她找到了一份育婴工作,月薪为1.2万元。在她看来,这份工作让她再次肯定了自身价值,额外获得了收入,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充实、更有奔头。

  老有所养

  康养产业藏“金矿”

  从消费端来看,老年人需求转变更为显著。养老服务类产品仍在银发经济中占据大头,而养老服务机构连着供需两端,对老年人需求的触点更多、感受更深。

  德颐善深耕太仓养老服务10余年,为3万余名居家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它构建了“以社工为主导的养老生态圈”模式,是银发服务模式的资源整合者。在德颐善运营服务总监周宇看来,“60后”“70后”一代伴随改革开放成长,他们的消费观和消费能力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也更注重精神需求和品质需求等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老人的养老观念已经从“被动照料”转向“主动规划”,不仅会主动咨询“社区服务清单”,甚至会自主定制康养计划。

  老有可学。在市民政局、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的引领下,各养老服务组织相继开展老年人智能培训活动,老人从一开始的“科技设备太耗电、不想用、不会用”转变为“拥抱智能、主动学习”,不仅学会了点外卖、拍抖音,还开始接受使用智能摄像头、穿戴智能手环、安装智能养老设备等。

  最显著的还是老人对养老的期待已经从“活得久”转向“活得好”。周宇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工作经历中,就有老人明确表示不想只在家等着天黑睡觉,希望能够在白天有价值地生活,“比如,在我们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内,很多老人会找我们的社工进行网上代购,日常的理发、扦脚、按摩等都会找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这正是我们构建‘15分钟养老生态圈’的核心理念——让老人在熟悉环境中实现‘有尊严地生活’。”

  需求的变化也为银发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德颐善来说,养老服务及产品的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与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的老年人家庭智慧安防平台和智慧安防设备,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和本土适老化辅具制造企业进行合作,让本土养老产品惠及更多本土老人。

  从全市范围的供给端来看,就在9月底,“颐养金仓·惠享乐龄”养老服务消费季系列活动启动,把优质的养老服务、养老产品、金融优惠等,以更直观、更便捷的方式“送”到老年人身边。相较于往年开展的购物市集等活动,本次活动不仅产品更新、理念更新,活动范围和力度也更大。

  市老年大学首批“游学康养”六大路线正式发布,契合银发旅游热潮,创新老年教育“第三课堂”,将范围拓展至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带大家在山水实景课程中长见识、养身心。

  同时,太仓持续开展适老化改造资金奖补,提振适老化改造消费需求;市民政局联合苏州德颐善金仓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和康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新建2家市级适老生活体验中心,面向社会开放,展现适老化应用场景。此外,2025年“千企惠老”活动是促进银发消费的重要举措,目前已链接全市近120家老年友好企业提供惠老产品(服务)。

  “养老服务机构盈利主要通过政府采购和老年人自费,近年来我们也在逐步探索更多的市场化路径。本次消费季活动集合了很多国企和政府部门,以及本土企业的参加,有了政府背书,对老人来说,很好地降低了支付和购买门槛,而对我们行业企业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培育和推广消费市场的机会。”周宇表示。

  夕阳正红

  携手畅游“新蓝海”

  党的二十大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传递出为银发经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强烈信号。银发经济是经济风口,也是民生关切,既要市场大显身手,也要政府兜底保障。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目前,太仓银发经济市场潜力巨大,除了养老服务行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范式外,银发经济中的制造业、休闲文娱等细分赛道大多比较零散。如何让满天星聚成一团火,引导银发经济从零散向集群发展?充分释放银发红利,离不开政策引导下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携手发力。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年来,太仓将老年幸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事业产业协同化、城乡一体均衡化、医养康养融合化”三大理念,做优“生物医药、康复辅具、品质康养、现代文旅”四大特色康养产业,加快推进“养老+”多业态探索,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科长朱陈晨告诉记者,目前,太仓关于推进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正在制定中,同时还将制定任务分解清单,统筹规划县域银发经济发展路径,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此外,太仓正在以“太仓药谷”为核心探索构建“一园九区”产业布局功能,并围绕“大健康产业”,按照现有经济基础,探索包括生物医药、智慧养老、品质康养等在内的“一核五翼”功能分区,打造特色鲜明、品牌示范、竞争力强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我们的宗旨是希望以‘政府搭台’的形式,让部门有分工,带动更多行业协会和商会参与,让太仓银发经济发展理念传导到具体的企业和组织,拓展更多元的业态,从而促成更多合作项目的达成,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朱陈晨表示,在长寿时代来临和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构建开放、多元、包容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也要老有所为,支持老年人持续成为经济发展的生产者、银发市场的消费者以及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充分开发老龄社会的新型人口红利。

  当记者问及理想的老年生活和消费产品,有的老人提出想要更放心地购买保健产品,有的老人希望能更容易选择和报名老年旅游团,更多老人是希望能够在家门口多赚点钱、多参加些老年活动。当银发经济越来越火热,意味着老年人的需求正在被重视,老年人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我们也相信,当一个人老了,并不意味着与社会脱节或边缘化,也不只是需要更优质、智能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应继续被倾听、被尊重、被需要,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参与生活、参与社会。

  今天是重阳节,祝福每一位老人继续在岁月的沉淀中绽放生命最美的光华,也期待银发经济开创更加包容的未来。(记者  顾嘉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