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江欣语丨从《繁花》看城市文化原创IP源头活水

来源:黄须珺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4-01-14

岁末年初,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成开年“爆款”剧。在收视表现稳居前列的同时,《繁花》更在申城引发打卡热、旅游热。“繁花套房”“《繁花》下午茶”“至真繁花宴”等《繁花》“同款”刷屏社交媒体,和平饭店、黄河路等上海地标成为热门打卡点。如何让《繁花》引发的打卡热不是昙花一现,让文化效益持续溢出,产生长尾效应,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

走过人山人海的黄河路,国际饭店买蝴蝶酥的队伍看不到尽头,最后还去云南路吃了排骨年糕,也是汪小姐同款。原著粉们还要去复兴公园,看看书里说的“香樟墨绿,梧桐青黄”。许多剧粉们不仅持续在朋友圈刷屏,热度还延续到线下,通过citywalk打卡剧中同款向《繁花》致敬。根据携程平台数据,截至1月5日,电视剧《繁花》开播以来,上海在平台上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20%。剧中提到的“排骨年糕”外卖平台搜索量暴涨670%,和平饭店、剧中至真园的原型苔圣园都适时推出“繁花套餐”,成了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繁花》缘何能为国产剧树立行业标杆且有这样的文化溢出效果?归根结底是它注入了城市文化原创IP的源头活水,令人坐看沪上繁华,感受“一路生花”。

本土演员出演激发怀旧上海故情。《繁花》剧如其名,它用精工细作的质感,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海派风情,将纷繁复杂的人物情节串联起来,在这里人人皆有故事,各个都有怒放的生命。《繁花》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和情节,让人想起很多故土空气中的气味,想起雨落在梧桐树的声音,呼应着人物的情感情绪,掀起的地方文化和方言热潮,让大家更愿意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文化旅游结合促进传统方式转变。影视作品的火爆和一座城市的文旅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爱情神话》《繁花》播出后整个上海的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电影相关场景,带动更多人去热爱城市的文化。《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提升“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的服务水平。《繁花》掀起的旅游热也带动了“建筑可阅读”的推广,可开辟出多条线路通过行走和讲解剧中场景,让上海城市风物、地域特质的繁华绮丽随处可感。

发挥《繁花》的长尾效应,需要有更多文化专家参与到城市旅游的宣传中,让更多人从“打卡”到“读懂”,让城市文化原创IP“一路生花”,开启文艺创作和城市文旅联动的新模式。归根到底是能否有足够多的原创、改编和城市IP研发的人才,能否形成多方面人才集聚的高地。城市在海纳百川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培养、扶植本土青年人才以及对城市文化知根知底的创作者。如此,《繁花》“绽放”之后,还会有百花盛开。(黄须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