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让“大国之舟”行稳致远

来源:张超 责编:陈益 时间:2022-03-18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重点讲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强调要把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反复无常的气候环境,保障粮食安全,事关14亿中国人民的饭碗,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命脉,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方能让“大国之舟”行稳致远。

严守耕地红线,稳固粮食生产之根。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牢固树立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意识,放眼广袤粮田,总有一些现象令人痛心,一些地方以绿化为“尚方宝剑”挖田造湖,在耕地占补平衡上弄虚作假,搞“狸猫换太子”,放任乱占耕地建厂建房……“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必须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定不移推进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800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牢牢守住粮食安全战略底线,一丝一毫都不可放松。

实现种业自强,筑牢粮食生产之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如何让种业装上“中国芯”,减少对“洋种子”的依赖,事关千万民生福祉。正如中央一号文件所指出,要大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培种育种的科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自主培育的南粳系列不仅满足了江苏口粮供应,还销往浙江、上海乃至广东、福建等地,其中南粳46更是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在舌尖上满足了百姓的“小确幸”。

发展循环农业,永续粮食生产之势。绿色发展是农业生产的本质要求。农业生产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要紧扣“一控二减三基本”的工作目标,将粮食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多赢的粮食安全生产新格局。苏州太仓的东林村,通过“种植-秸秆饲料-养殖-肥料-种植”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3个百分点,农田用水优于IV类水,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粮食生产要做好顶层设计,处理好生态与产量的关系,用产业循环来创造更多的边际效益,用绿色发展换来产品增值、市场需求,让农民敢种粮,种好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事关十四亿人民的民生福祉,只有粮食安全了,才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殷殷嘱托,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扎实有效的行动和举措确保粮食安全,端好端牢手中的“中国饭碗”。(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