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迎来最美“丰”景

来源:顾涔 责编:陈益 时间:2023-06-14

截至6月7日,苏州市累计收购小麦27.39万吨,收购总量创8年来历史新高。苏州迎来最美“丰”景,也预示着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一幅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精彩连连。

新政策助农。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长期以来,苏州守住每寸耕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和保供水平。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苏州通过 “三优三保”等行动,新增加10万亩水稻田,在全市范围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补偿条例》,打造“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模式。这一项项“粮”策,犹如春风劲吹,绿了乡野,强了乡村,富了百姓。

新科技兴农。粮安天下,“地”是基础,“技”是支柱。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发生“碰撞”,会产生怎么样的火花?在吴江区,无人收割机成为了农户的好帮手,在北斗卫星的助力下,通过手机远程操作,收割机便可进入全自动收割状态。近年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苏州市通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重大农业科研专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举措,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有力支撑了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在“一粒种子”上下功夫,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储备了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在智慧农业上,粮食作物遥感监测、水肥药精准施用、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现代化农机农具、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呈现,农机农艺、农业技术、数字场景等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双翼。

新模式惠农。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聚焦“三农”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比如,太仓市东林村建立起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浮桥镇三市村种植红心猕猴桃园;阳澄湖推动大闸蟹产业养殖标准化……苏州不断发展现代农业,依托新政策、新技术和新模式,把握应用好“三农”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中,苏州以项目引领激发现代农业新动能;科技赋能解码智慧农业“方程式”;农文旅融合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农”墨重彩绘就最美“丰”景。(顾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