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建好基础设施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19-04-29
  对于双凤镇勤力村侯巷的92岁村民徐进成来说,这两年,家周边的变化非常大。“柏油马路直通到家门口,还装了路灯。像我年纪大了,现在晚上到周边转转也非常方便。”
  这两年,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村里的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除了道路、路灯,村里还建了停车位、健身器材、公共厕所、村口标识索引,并新建四分类式垃圾分类棚,小游园、村庄围墙、房屋外墙加固粉刷,健康步道及沿线景观建设等工程也基本完成。
  勤力村22组有近60户人家,属于保留村庄,不少村民利用村里建设康居乡村的契机,纷纷翻建新房。“以前羡慕村里拆迁的村民,现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也很好。”村民们都表示,现在住得更惬意了。
  除了看得见的基础设施,勤力村还非常注重“看不见”的基础设施。勤力村是以水生态闻名的,所以非常注重水环境的保护。在康居乡村推进的过程中,勤力村首先考虑建设的是污水管网。通过整体推进,勤力村把污水管网接到了每一户,不让农村污水流入河道,保证原生态的水乡风貌。
  近年来,勤力村以村庄居民点布局优化、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乡村风貌的特色塑造为规划重点,启动村庄保留区的康居点建设,增加各居民组之间的道路、农田、鱼塘、河道等,进行生态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
  “勤力村整村推进乡村康居点建设,涉及全村160多户村民,因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更为便利。”勤力村村书记高树云表示,正是因为勤力村保留了原生态的村容村貌,因此在原有特色基础上进行康居特色村基础设施的提档改造,重点实施公共空间的建设与修复,道路与滨水界面的修补,优化民居设计与提升。比如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特色风貌塑造,民房建筑规划统一,按照“苏式化”风貌进行改造,自2016年以来,鼓励保留区农户在农房翻建时,统一立面和屋面色调,以粉墙黛瓦“苏式化”建筑风貌规范农户进行原宅翻建。
  事实上,双凤镇在美丽村庄建设及康居点建设过程中,基本都通过基础设施先行来提高农村的整体环境,从道路、污水管网到路灯、健身设施,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记者  周 琦)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