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是诠释城市复兴的有力注脚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06-29

■本期嘉宾 张明康
(中共太仓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
通沪铁路的开通,即将也必然成为太仓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娄东大地即将甩掉“地无寸铁”的帽子,太仓发展即将摆脱不通高铁的束缚,伴随铁路大动脉的打通,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不竭涌动和充分交换,必将为太仓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马力、增动力、添活力。
我们都是追梦人。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通道“沪通铁路”必经太仓。那一年,太仓人刚刚圆了高速公路梦,高铁梦似乎触手可及。梦想有几多强烈,期盼就有几多急切。盼望着,盼望着,梦想中的那条铁路渐行渐近。2020年4月,沪通铁路正式定名为通沪铁路;4月14日,通沪铁路接触网送电一次成功,全线“电通”;4月20日,通沪铁路开始联调联试,首趟检测车从上海站驶出;4月27日,通沪铁路开始上线检测“试跑”,首趟动车检测列车从上海西站驶出;5月4日,通沪铁路进行最高测试速度运行试验,时速220公里;5月30日,通沪铁路开始运行试验,C3816次动车组列车从上海站始发……愈近通车情愈切,铭记通车的每一小步,因为这都是太仓发展的一大步。
通沪铁路助力太仓打造交通便捷的枢纽节点之城。“三月开洋春正好,南风十日到神京”,元代太仓文人马麟的诗句,描写了历史上太仓极为便捷的交通枢纽地位。从刘家港起航,漕运海船赶上东南季风,只消十天半月便可抵元大都。以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观之,这不可不称神速。如果要进行类比,这条航线就好比今天的京沪高铁,直沽就相当于北京南站,刘家港就相当于上海虹桥。要知道,元代以前的太仓是个“居民鲜少”的“墟落”,正是由于跃升成为漕粮海运的始发港,使太仓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成为漕运万艘、行商千舶的东南大港。明初,郑和下西洋,七次远航,宝船舰队的起锚地和收泊港都是太仓,何其壮哉。清初,太仓升格为直隶州,与苏州府、江宁府等并称江南“八府一州”,何其盛哉。如果说,郑和下西洋谱写了大航海时代恢弘乐章的序曲,那其中必有一段悠扬的旋律属于太仓。那么,高铁时代的太仓如何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呢?姗姗来迟,绝不缺席。通沪铁路一锤定音,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娄东800平方公里热土风雷激荡,太仓港站激活港区夯筑临江物贸基地,太仓南站助阵科教新城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样板,太仓站支撑娄江新城打造临沪科创产业高地,一条黄金通道搅活一池春水。厚积薄发,后发先至。“5+1”轨道交通体系打出组合拳,解决了“强不强”的问题。“5”是指通沪铁路一期、通沪铁路二期、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五条高铁交汇太仓,建成后的太仓枢纽,未来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将与苏州北枢纽双子星闪耀。“1”是指上海市域铁路嘉闵线延伸至太仓,市域铁路速度快、站点少,太仓全方位实现“下一站上海、上海下一站”。“5+1”轨道交通体系给太仓带来无尽畅想,娄东大地织就“米”字形铁路网。
通沪铁路助推太仓打造创新发展的开放融合之城。“从历史上看,太仓是苏州开放基因最好的地方。”没有港口就没有太仓,没有海运就没有太仓,没有开放就没有太仓,没有哪一座城比太仓更能体味互联互通、交流互鉴的意义。自然地理上,襟江带湖,达海通洋,是谓“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以气象万千之势成就娄东大地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上,俊采星驰,群贤毕至,所谓“番汉闽广杂处混居,而土著者十无二三”,以海纳百川之容造就娄东文化星光熠熠。时光烂柯,数百年承平而治,诗书耕读取代向涛头立,生命个体层面的小确幸从来无法锚定大时代发展坐标系的经纬。清光绪二十年,洋务派领袖人物张之洞调任两江总督,委派德国工程师锡乐巴对沪宁铁路进行线路勘测。其中,上海到苏州段取道昆山。就像没人能预知元代崇明人朱清和嘉定人张瑄弃上海青龙港不用,而选择刘家港开洋,由此书写太仓“天下第一码头”之华章。同样没有人能料到,当年德国人勘定的沪宁线,至今仍然是全中国班次最密集、客货最繁忙的黄金通道,惠泽沿线百年之埠富民丰。只不过,大航海时代的宠儿太仓,于历史无声处错失了蒸汽时代机车的轰鸣和电气时代列车的呼啸。清末,娄江淤塞,上海开埠。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个夏天,太仓将因铁路而变。我们憧憬并自豪,太仓城的生产方式因铁路而转型升级。太仓的精致和美好终于不怕“养在深闺人未识”了,有朋乘高铁来,不亦乐乎。可以品双凤羊肉、尝浏河海鲜;也可以酌归庄黄酒、饮娄东米酒;还可以游南园清幽、揽江水浩荡;亦可以悦江南丝竹、赏四王翰墨。把太仓唱给你听、把太仓演给你看、把太仓味道带给你、让太仓风景留住你,总之,高铁让我们更有机会不吝啬关于太仓的一切。不要把关于开放融合的期冀仅限于文旅的亮点纷呈,我们的征途是更宽更广的创新创业蓝海。
通沪铁路助益太仓打造生活美好的幸福宜居之城。122年前,英国思想家霍华德正式提出“田园城市”理念,城乡一体的人本空间、星罗棋布的城镇组团、绿意盎然的田野乡村、便捷互联的水陆交通,他的设想深刻影响着近代城市规划营建。长江之滨,娄江之畔,太仓似不经意间呼应着这东西贯通的美好想象,在希望的田野上款款走来,锦绣江南金太仓是底蕴,现代田园城市是新愿。“一市双城三片区”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桃红柳绿掩映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风貌,太仓被中国社科院的专家评价为“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希望也最有可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地方。论经济实力,太仓底气十足。2019年度,太仓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综合实力第七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二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二位。论港口发展,太仓雄风再现。太仓港乘势而上,一跃成为长江外贸第一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15万标箱,位列全球第30位。成绩不讲自然在,太仓也不是没有遗憾和短板,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有着交错互联的铁路网,一直以来,这让太仓如鲠在喉。太仓人太渴望拥有铁路了。太仓人享受过交通带来富足,明代邑人袁华笔下的金太仓“巨艘万斛樯林林,象犀翠羽珠贝金”,六国码头、江海要津,帆樯林立、商贾云集,怎能不繁华。太仓人即将迎来高铁时代的辉煌,铁龙横贯东西、激活发展动脉,串联板块内核、积聚稀缺要素,一子落满盘活。高铁也将丰富太仓人的生活形态,譬如可以随性由我,打个动的,来一场当天往返、说走就走的旅行。高铁,为太仓人的美好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梦想就是用来实现的。太仓向全世界发出最诚挚的邀约,走出高铁太仓站,其外观如同一艘巨轮,设计灵感来自郑和宝船,寓意“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我们相信,历史会是惊人相似,与太仓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一样不可阻挡的,是复兴的想象。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