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用好总书记指导的方法论丨稳扎稳打,不要标新立异、好大喜功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稳扎稳打,不要标新立异、好大喜功
为应对突击检查大搞“一夜成林”“一夜成景”,为打造新形象侵占耕地挖湖造景、盲目举债造古城……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和纠正“四风”成效显著,但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一些地方仍有出现。
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绩观的重要性。今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9月在浙江,总书记强调“要实事求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定不要有标新立异、好大喜功、‘放卫星’、作秀出彩的思想”;10月在江西,总书记强调“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要求,指引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政绩观、发展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今年以来,从耗资700多万的“地标”雕塑到投入9亿多元背负20年债务的奢华公园……仍有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大搞“面子工程”。这些违背发展规律、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最终既丢了“面子”又失去“里子”。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崇尚的品格。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注重实效、稳扎稳打,不要标新立异、好大喜功。
一个干部的政绩好不好,不仅要看其在任时的成绩,更要看他离任后的群众口碑。焦裕禄、谷文昌、廖俊波……一个个光辉的名字,永远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但也要看到,在错误政绩观指引下,一些官员只注重见效快、容易显露的“显绩”,不愿在不易显露、见效周期长的“潜绩”上下功夫。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包装不重实效,表态多、调门高、落实少,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正是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地的“拦路虎”“绊脚石”。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把有利于群众的事干一件成一件,积土成山、汇流为海,党的执政之基就会坚如磐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就能拥有磅礴不竭的动力。
新闻中心
更多- 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生态圈;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9000万元 城厢发力跨境电商“黄金赛道”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 26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沙溪 总投资超13.8亿元
- 随着存量资产的焕新升级,新质生产力在浏河镇加速集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腾笼换鸟 激活智造新引擎
- 今年以来,沙溪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拼出“太仓速度”贡献“沙溪动能” 沙溪重点项目提速快跑
- “一区一极”建设赋能港区跃升发展
- 一批德语区项目签约、开工、封顶
- 德国奥赫尔商用车悬挂系统、美国仕驰汽车核心部件等13个在太项目在会上签约 太仓元素闪耀苏州全球招商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