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乐相聚 为梦而歌 唱响新时代青年“好声音”
每当夜幕低垂,市文化馆的排练室里便会响起太仓青年合唱团悠扬的歌声。一群来自各行各业、心怀音乐梦想的青年人,每周四晚7时相聚于此,用歌声驱散白日疲惫,以热爱编织音乐梦想。这份执着和热爱,不仅让歌声萦绕在排练室,更推动他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日前,他们登上了第七届紫金合唱季合唱比赛决赛舞台,让娄城雅韵随歌声远扬。
风雨无阻的“周四之聚”
走进太仓青年合唱团的排练室,扑面而来的是青春的热情与专注的和鸣——随着指挥舞动的手臂,不同声部默契交融,大家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光。
“唱歌是我的爱好,每次下班后来到这里,疲惫好像被清空了。”企业白领江莉蓉是合唱团的元老。2022年,太仓青年合唱团首次招募时,热爱音乐的她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从此,她把每周四的排练刻进生活节奏。在企业上班的她,平时工作很忙,为了不耽误排练,经常利用午休加班,还压缩晚餐时间来完成工作,入团以来一直保持着超高出勤率。
家住昆山花桥的宁梓成是一家音乐工作室的主理人,经朋友推荐加入合唱团后,便成了排练室的“常客”。为了每周四晚上的排练,他需要顶着晚高峰、驱车近50分钟才能赶到。“这里的音乐氛围很好,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唱歌,再远都值得。”宁梓成说,每当和声在耳畔响起,就觉得所有奔波都有了意义。
在这支队伍里,像江莉蓉、宁梓成这样“为爱奔赴”的人还有很多。忙碌的日程、往返的距离,没能阻挡他们追梦的脚步。
在和声里寻找生活的共鸣
排练室里,经常能看到三五个团员围坐在一起,针对某一句旋律反复打磨、反复演唱。自由又热烈的氛围,让这里不仅成为团员们心灵的栖息地,也为许多过着“两点一线”生活的都市青年拓展了社交边界。
合唱团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年龄跨度覆盖“70后”到“00后”,不同背景的人因音乐而相聚。“00后”幼师许志凡作为团里的年轻成员,常向年长的哥哥姐姐请教,从音乐技巧到工作方法,那些真诚的分享,成了他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也让原本生活轨迹单一的他,收获了不少朋友。
如果说有人因为合唱点亮了生活的色彩,王颖则在合唱中完成了专业与心灵的双重成长。合唱是一门协作的艺术,其魅力在于不同个体、不同声部之间的默契配合。“我唱的是低声部中的二声部,就像房子的‘地基’,看似普通,却要稳稳托住整个和声。”在码头工作的王颖认为合唱与工作有相通之处,每个人的角色或许不同,但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凝聚成强大的力量。
对这群青年而言,合唱早已不只是兴趣爱好,更是链接生活、滋养成长的纽带。
从“新生团队”到“省级舞台”
成立短短3年,太仓青年合唱团目前聚集团员70余人,虽年轻却后劲十足,先后斩获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五星工程奖”、苏州市“梦之声”合唱展演优胜团队、苏州市“繁星奖”合唱类金奖等荣誉,还成功举办“青衿之志·芳华之声”“朝暮共往”等专场音乐会,成为太仓文化领域的新生力量。
今年的第七届紫金合唱季合唱比赛,太仓青年合唱团是首次参赛。从苏州初赛到苏南赛区复赛,他们一路过关斩将,以扎实的功底和饱满的状态拔得头筹,强势晋级决赛。为了呈现最佳效果,9月以来,合唱团将排练频次加密,开启“白天工作、夜晚排练”连轴转模式。
“进入决赛后,我们一鼓作气,几乎每天在练。”太仓青年合唱团艺术总监兼团长张士超说,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在专业舞台上展现太仓青年的风采。曾随大学合唱团斩获首届紫金奖合唱比赛金奖的金裕玲,此次更是带着特殊的情怀参赛——她不仅要跟随家乡合唱团唱响江南风韵,她的女儿也作为太仓市小百灵童声合唱团成员,站上了紫金合唱季合唱比赛的决赛舞台。“能和女儿一起为热爱歌唱,这是最珍贵的回忆。”金裕玲表示。
决赛当晚,太仓青年合唱团带来了两首风格迥异的作品:混声无伴奏合唱《Rosas Pandan》,用跳跃的旋律勾勒出青春的活力;由张士超作曲的《姜女祠》,则巧妙融入昆腔元素,唤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层共鸣。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台下掌声雷动,团员们都十分兴奋。“我们唱出了心中的音乐,这是最重要的!”张士超说,对太仓青年合唱团的成员而言,成绩之外,更珍贵的是这段因热爱同行的旅程——他们用歌声点亮了夜晚,用坚持诠释了青春。未来,这群为爱奔赴的青年人将继续为爱而唱,唱响更多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好声音”。刘志婷/文 丁辉 于树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