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大蓝图 激情大跨越]内外兼修长成坚强羽翼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06-11
——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
前段时间,疫情影响了交通物流。伟思富奇环境试验仪器(太仓)有限公司曾面临产品发不出去的难题。好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今年以来,伟思富奇踏着多年持续稳健的发展步调前行。公司总经理汉森在总结企业成功的原因时表示,落户在太仓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太仓工业发展具有很好基础,产业链完备,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协同发展,同在高新区内的舍弗勒、博泽就是我们的客户。”
高新区是太仓产业发展和创新转型的主阵地,得益于经济优质发展而打下的坚实基础,成为苏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高新区经济强,强在实业,强在制造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高新区内外资企业齐抓,生产与研发双修,形成了汽车核心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汽车关键零部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园区。
开放,让高新区制造业迈上高水平。舍弗勒的精密轴承、通快的激光切割设备、克恩-里伯斯的弹簧、特灵的空调系统等都引领行业发展。高新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5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近50家。众多行业领军型企业构成了优势产业的主体。一批中德合作企业、本地民营企业也加入产业链中,用高水平制造为高新区产业补链强链。
受疫情影响,本就处于调整期的汽车行业面临更大挑战,慧鱼汽车系统(太仓)有限公司受到短暂影响后,依然保持良好增速。内资企业合兴汽车电子(太仓)有限公司也保持了超过10%的增速。公司生产总监曾庆林认为,这和企业定位高端分不开,合兴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变速箱、离合器等部件,与博格华纳、博世、大陆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不可或缺。而且我们提供精密的、定向开发的产品。”
如果说,让企业经受住风雨考验翱翔蓝天的有力翅膀,一只是生产制造的高端化,那么另外一只就是研发与创新。作为对外开放的高地,高新区对外合作早就走过了“两头在外”的阶段,在太仓成立研发中心或研发部门,把技术销售等总部功能放在高新区,是众多外企的选择。伟思富奇总部在德国,但太仓公司研发和技术人员占比并不少,汉森说:“德国总部对我们的定位从来就不仅局限于组装生产,而是希望我们自身拥有研发能力,更好自主服务客户。”事实上,伟思富奇的一款全球产品,就是太仓公司研制的。
内资企业的创新力也在持续提升。作为行业领先企业,疫情期间,太仓展新胶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医疗行业的检测仪器提供胶粘材料,以配套触摸显示屏的生产。“研发是企业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展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展新主要客户集中在电子通讯领域,他们常为客户同步做研发,服务新品推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将在折叠手机、OLED屏、车载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发展是高新区的本质要求。目前,高新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23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00多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14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全国县级市首家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2019年,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3%。(记者 戴周华)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