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我要对得起村里,对得起农户”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19-04-30
    最近,浏河镇何桥村松茸菇产量不断提升,日产超过100斤,陈俊也更忙碌了。“今年松茸菇菌丝发得比去年好,预计接下来温度上升后每天的产量会更多,一直可以采收到5月。”陈俊告诉记者,何桥村试验大棚种植菌菇获得成功,去年底扩大种植规模并开始尝试露天种植模式,目前进入高产期。
  陈俊是95后,一天大部分时间在田间地头,如果不提前约好,根本找不到人。“我爷爷就是务农的,父母是经营花卉的,耳濡目染,从小我就喜欢玩泥巴。”陈俊说,回到土生土长的何桥村从事农业工作,他觉得很开心。
  2016年大学毕业后,陈俊选择回到何桥村。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发现学校里学的知识跟实际有很大差距。“学校里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虽然也有实践操作,但我们种植过的产品,村里并没有种植计划,常见的水稻、小麦,也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注意事项。”陈俊说,刚工作的几年,在村里老师傅的带领下,他一项项熟悉、一点点摸索,不断积累经验。
  作为一名新生代职业农民,如何为村里的农业发展作贡献,这是陈俊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稻麦轮作,秸秆如何处理一直是令村里头痛的事情,通过外出学习,2017年,陈俊在村里开始试种松茸菇,用以消耗秸秆。“一亩地的松茸菇,可以消耗约30亩秸秆,而且松茸全靠秸秆吸取养分,不用肥料和农药,可以说是纯天然食品。”陈俊介绍说,何桥村在大棚种植松茸菇试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去年底开始尝试露天种植模式,“大棚种植成本较高,我们希望能推广露天种植,以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林果基地要结果了,种养基地已启动,市里的菜篮子工程基地也放在何桥村,一系列工作让陈俊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很多。陈俊说,上学时老师跟他们说过,既然选择了农业,就要有责任心,现在他一直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田间管理直接跟亩均收益有关,我要对得起村里的付出,对得起农户,也要对自己负责。”(记者  阚亚方)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