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经济“蛋糕”有待做大 做好整体策划和营销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04-05

本地土特产深受上海扫墓客欢迎。
每年的清明节期间,太仓市都会迎来来自上海等地的祭扫大军,特别是在清明节前的十多天里,几乎每天都有上万名上海市民涌进太仓市的各大墓区。如此巨大的人流,必然潜藏着巨大的商机。这些天来,太仓市很多商家也纷纷绞尽脑汁,想从清明经济这块“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但是,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商家基本处于各自为阵的“小打小闹”状态,缺少整体的应对措施。
墓区外土特产销售红火
4月4日上午,记者在浏河公墓看到,大量的上海市民来到墓区祭扫。从墓区的停车场一直向外延伸一两公里,路边停的全是上海牌照的车辆。
在墓区外,除了大量扫墓客外,还有一群人也集聚到了这里,他们有的用一辆电动三轮车,有的直接摆上一个简易的摊位,售卖着一些太仓的土特产。记者发现,所卖的商品种类很多,有大米、青团、芋艿、蜂蜜、米酒、鸡蛋、草莓等。“正宗乡下草鸡蛋,便宜卖啦!”王先生站在自己的摊位前,大声吆喝着,他的吆喝声很快吸引了一些扫墓客,不到10分钟,他就卖出去4盒鸡蛋礼盒。他告诉记者,他在浏河有一个葡萄园,里面养了几百只草鸡,每年清明节期间他都要到这里卖草鸡蛋,生意很不错。
在离墓区几里远的浏河镇街上,经营酒店多年的赵经理正在给员工开会,他把相关工作一一布置下去。该酒店主要以江海河三鲜美食为主,最近半个月,几乎每天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为了迎接大量上海扫墓客,酒店提前做好准备,推出了特价菜、套餐等优惠服务。
和墓区外火热的消费场景相比,在市区几家经营土特产商品的专卖店里,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大量外来客流带来的福利。一家土特产店的老板介绍,店里这些天的生意与平时没什么两样,由于人手紧张,根本抽不出人去墓区摆摊售卖。而且,这样的销售方式他也从来没有想过。
同样,相较于浏河镇街酒店一桌难求的火热场景,市区的一些酒店则要冷清一些。一些酒店经理介绍,虽然之前也主动走出去进行了推销,但毕竟势单力薄,效果不是太理想。还有一些市区酒店因为心里没底,不敢轻易尝试。
加强整体包装和营销策划
“每年来的时候,都感觉这里人很多,现场的秩序有点乱。很多商贩为了抢生意,纷纷争占道路,给我们这些扫墓人的通行带来了不便。”上海嘉定的卢女士对墓区外围相对混乱的状态有点不满,她建议,完全可以做得更人性化,比如可以做一份详细的消费指南,相关部门可以派几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分发,效果 就会好很多。
正如卢女士所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大商家还是小商贩,他们的经营都处于“小打小闹”状态,缺少整体上的包装意识和营销策略。比如在墓区外的设摊,既阻碍了交通,又影响了环境;很多上海市民在扫完墓后,只是随便在小商贩那里购买一些土特产或者任意找一家酒店进行就餐,缺少相应的指导。
市政协委员闻铭认为,太仓市有着紧邻上海的地理优势,针对大量上海扫墓客,如果能进行充分营销和策划,清明经济甚至能超过“五一”、“十一”这样的黄金周。
业内人士也表示,太仓市的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提前做好相关的策划和营销工作。太仓市农副产品丰富,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遍布全市;大量的星级酒店各有特色,且环境优美、价格实惠;工厂店同样也是一张极具代表性的名片……硬件全都有了,关键是如何整合、如何营销。“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更精细更人性化,一方面可以让那些本来就带着消费愿望和需求的上海扫墓客知道去哪消费,消费得更明白、更尽兴;另一方面,我们的广大商家也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该业内人士如是说。(记者 薛海荣/文 计海新/图)
但是,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商家基本处于各自为阵的“小打小闹”状态,缺少整体的应对措施。
墓区外土特产销售红火
4月4日上午,记者在浏河公墓看到,大量的上海市民来到墓区祭扫。从墓区的停车场一直向外延伸一两公里,路边停的全是上海牌照的车辆。
在墓区外,除了大量扫墓客外,还有一群人也集聚到了这里,他们有的用一辆电动三轮车,有的直接摆上一个简易的摊位,售卖着一些太仓的土特产。记者发现,所卖的商品种类很多,有大米、青团、芋艿、蜂蜜、米酒、鸡蛋、草莓等。“正宗乡下草鸡蛋,便宜卖啦!”王先生站在自己的摊位前,大声吆喝着,他的吆喝声很快吸引了一些扫墓客,不到10分钟,他就卖出去4盒鸡蛋礼盒。他告诉记者,他在浏河有一个葡萄园,里面养了几百只草鸡,每年清明节期间他都要到这里卖草鸡蛋,生意很不错。
在离墓区几里远的浏河镇街上,经营酒店多年的赵经理正在给员工开会,他把相关工作一一布置下去。该酒店主要以江海河三鲜美食为主,最近半个月,几乎每天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为了迎接大量上海扫墓客,酒店提前做好准备,推出了特价菜、套餐等优惠服务。
和墓区外火热的消费场景相比,在市区几家经营土特产商品的专卖店里,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大量外来客流带来的福利。一家土特产店的老板介绍,店里这些天的生意与平时没什么两样,由于人手紧张,根本抽不出人去墓区摆摊售卖。而且,这样的销售方式他也从来没有想过。
同样,相较于浏河镇街酒店一桌难求的火热场景,市区的一些酒店则要冷清一些。一些酒店经理介绍,虽然之前也主动走出去进行了推销,但毕竟势单力薄,效果不是太理想。还有一些市区酒店因为心里没底,不敢轻易尝试。
加强整体包装和营销策划
“每年来的时候,都感觉这里人很多,现场的秩序有点乱。很多商贩为了抢生意,纷纷争占道路,给我们这些扫墓人的通行带来了不便。”上海嘉定的卢女士对墓区外围相对混乱的状态有点不满,她建议,完全可以做得更人性化,比如可以做一份详细的消费指南,相关部门可以派几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分发,效果 就会好很多。
正如卢女士所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大商家还是小商贩,他们的经营都处于“小打小闹”状态,缺少整体上的包装意识和营销策略。比如在墓区外的设摊,既阻碍了交通,又影响了环境;很多上海市民在扫完墓后,只是随便在小商贩那里购买一些土特产或者任意找一家酒店进行就餐,缺少相应的指导。
市政协委员闻铭认为,太仓市有着紧邻上海的地理优势,针对大量上海扫墓客,如果能进行充分营销和策划,清明经济甚至能超过“五一”、“十一”这样的黄金周。
业内人士也表示,太仓市的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提前做好相关的策划和营销工作。太仓市农副产品丰富,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遍布全市;大量的星级酒店各有特色,且环境优美、价格实惠;工厂店同样也是一张极具代表性的名片……硬件全都有了,关键是如何整合、如何营销。“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更精细更人性化,一方面可以让那些本来就带着消费愿望和需求的上海扫墓客知道去哪消费,消费得更明白、更尽兴;另一方面,我们的广大商家也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该业内人士如是说。(记者 薛海荣/文 计海新/图)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