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林到太仓,德国人杨新在太仓续写“音乐梦”—— 故乡和“第二故乡”的合唱
8月23日21时,太仓大剧院内,德国人杨新时隔二十多年又一次站在了合唱团的舞台上。二十多年前,他的身边是他的德国朋友,台下是德国的观众;二十多年后,他的身边是柏林HXOS“声音”混声合唱团和太仓青年合唱团,而台下,是他的太仓和德国朋友。
“一边是我的德国‘老乡’,一边是我的‘第二故乡’。”杨新说,他好像回到了二十几年前在德国参加合唱团的场景。
●一个不愿离“家”的“太仓人”
1994年的一天,杨新在柏林的友谊商店无意中看到了来自中国的绿茶,品尝之后,他对这种独特的饮料和这个神秘的国度产生了兴趣。从那以后,他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一步步到中国留学、工作。
今年是杨新在中国的第25年。这25年里,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太仓。2005年,他离开北京,在太仓找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份工作。这中间,他去宁波工作了几年,但后来又回到太仓,一直到现在。
“我从北京被‘吸’到太仓,到了宁波后又被‘引’到太仓。”杨新说,他不是“老外”,而是“太仓人”,太仓就是他的“家”。
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家”?杨新说,因为这里干净、漂亮、舒适,同时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作为“德企之乡”,太仓已经集聚了560多家德企,总投资超60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超600亿元,“隐形冠军”企业有60多家。
太仓为德国人提供的“机会”,不仅是工作,还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对于这一点,杨新的感受尤其深刻。从小喜爱音乐的他,到太仓以后,被江南丝竹的独特韵味所吸引,并拜江南丝竹传承人顾奎明为师。
在2011年“家在苏州”外国人才艺秀大赛中,杨新的一首笛子独奏《姑苏行》征服了所有观众和评委,获得一等奖。
因为对音乐的兴趣,杨新在13、14岁时就加入了德国当地的合唱团,经常去本地的医院、社区表演,也去过全球各地参加比赛。直到上了大学、来到中国工作,他才退出了合唱团。这成了杨新心中的一个遗憾,他的办公室里现在还放着青年时期在德国合唱团录制的CD。
●一个开放包容的合唱团
8月18日,对于杨新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是他参加太仓青年合唱团面试考核的日子。
8月22日~24日,2025贝多芬合唱艺术季暨太仓中德合唱展演在太仓举行,杨新的好友——太仓青年合唱团的成员朱青向他发来“入团”邀请。
太仓青年合唱团是由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热爱演唱的太仓青年组成的非专业合唱团,他们因为对合唱和音乐的热爱会聚在一起。
“我在家乡的青年合唱团唱了将近10年,现在还保留着那个时候的谱子以及去世界各地比赛的影像。所以知道太仓有本地的合唱团后,我说我一定要加入。”杨新说。
得益于青年时期的基础,杨新顺利通过了太仓青年合唱团的考核,并且受邀参加2025贝多芬合唱艺术季暨太仓中德合唱展演,和德国“金牌之师”柏林HXOS“声音”混声合唱团一起登台表演。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正式表演前是紧张的排练期,杨新一方面要尽快熟悉表演的歌曲,一方面要当太仓青年合唱团的“德语老师”。
由于加入时间较晚,杨新首先要赶上大家的排练进度。工作之余,他总是循环播放着本次表演的两首歌,不停地看他们以前的演出录像。
这是杨新第一次唱中文歌,有些歌词还不太认识,所以每次去排练室,合唱团小伙伴总是拉着他一对一练习。他也会在排练中,为太仓朋友纠正德语歌曲的歌词发音。
宁梓成是男高音的声部长,他和杨新都属于二声部。排练时,他们经常交流音高、音准和强弱的细节处理,他告诉记者:“杨新的乐感、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都比较专业,所以他很快融入了我们团。尤其是他给我们讲解了这次演唱的德语歌的背景,让我们对这首歌的意境理解得更加透彻。”
●一场关于友谊的合作之旅
8月23日当晚,柏林HXOS“声音”混声合唱团和太仓青年合唱团共同演唱《In stiller Nacht(寂静的夜)》和《太仓的路》。
当正式演出的舞台灯光洒在中德两个合唱团成员的脸上,当歌词“夜晚的风温柔地为我带来了声音”和“我走在车水马龙的上海路,道旁是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共同回荡在太仓大剧院的每个角落。
这场联袂演出不仅是杨新的圆梦之旅,也是从莱茵河到娄江之畔的友谊之旅。
演出结束后,太仓青年合唱团和德国混声合唱团在台上相互拥抱、合照。“温暖、幸福、精彩,是我们的共同感受。”杨新说,“语言会让你有‘沟不通’的时候,但音乐跨越语言和文化,它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表达情感、直接交流。”
音乐把太仓和德国联系得更紧密。中德合唱展演期间,混声合唱团参观了贝多芬音乐会客厅,唱起了德国民歌《我心如故》;柏林女子合唱团的成员换上了昆曲练功服,体验中国古典戏曲的独特韵味。
让太仓成为德国人“第二故乡”的,不止是音乐。昨晚,2025太仓罗腾堡啤酒嘉年华开幕,这是太仓连续举办的第20届啤酒节,已经升级为太仓的城市文化IP,让太仓和世界一年一度一起“嗨啤”;Brotecke德式面包工坊里,各式各样的传统德式面包新鲜出炉,让爱和温暖在这座城市持续发酵;中德马拉松友谊赛、拜仁慕尼黑太仓足球学校、中德友好幼儿园、罗腾堡风情街……文体交流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因为太仓的独特文化氛围而来到这里,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记者 顾嘉乐 苏报记者 周哲 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