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他们唤醒这座城市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网络
时间:2017-07-21



4时起床为城市“洗脸”
早上7时30分,环卫工人袁伯兴已经和同伴们一起,将惠阳路仔仔细细清扫过了一遍。
记者见到袁伯兴时,穿着环卫工作服的他正在清洗路边的垃圾桶,藏在太阳帽底下的脸上,汗水不断地往下流,背后的衣服也早已湿透。“早上4时起床,5时到岗开始清扫,这几天天气炎热,工作半小时衣服就湿透了。”袁伯兴今年61周岁,住在华盛园小区,从事路面保洁工作3年多,此前,他还做过7年的河道保洁工作。
惠阳路是我市比较繁华的商业街,仅小吃店就有50多家,还有多家水果店,这些店每天产生大量垃圾。“去年以前,垃圾都是我们自己清运的,光惠阳路的垃圾就要装3车,每车垃圾约600斤。”袁伯兴在给记者介绍的同时,手不停地将同伴清扫到一起的垃圾扫进簸箕里,“我今天主要负责垃圾归拢,他们负责清扫就更辛苦,扫帚要4斤多重,提起来都吃力,别说用它干活了。”
一天8个小时顶着烈日清扫马路,袁伯兴坦诚表示,“累”!
“惠阳路两边均是商铺,每家商铺空调外机吹出来的热风真不好受。”袁伯兴说,这种天气环卫工人一天至少要洗两次澡。说着,袁伯兴拿出随身携带的水瓶喝了口水,“这种五六百毫升的水瓶,我一天起码要喝掉6瓶”。
“一个城市总要有环卫工人,现在大家对环卫工人比较重视,市民也很理解我们,我们到一些商家讨口水喝,他们都很热情。虽然累,但做得还比较舒心。”袁伯兴1991年入党,是有着2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觉得能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很值得。
近年来,我市的环境整治工作得到大力推进,城市干净、美丽,这与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市主城区有一线保洁人员约460人,环卫车驾驶人员约150人。正是像袁伯兴这样的环卫工人,每天坚守岗位、风雨无阻,换来了我们干净、整洁的城市。
披星戴月奔波在路上
清晨5时30分,天刚亮,在朝阳路车站的公交车停放点,106路公交车司机王良已经开始在车里车外忙碌了。
王良先把车厢内的座椅和扶手仔仔细细地擦了一遍,然后对轮胎的胎压及水位、油位都作了认真检查。虽然是清晨,气温还不是最高,但王良把这些工作做下来已经是满头大汗,工作服也已经湿透。5时40分,王良驾驶着公交车驶出朝阳路车站,向位于陆渡的始发站驶去。
王良今年46岁,开公交车已经8年。他驾驶的106路公交车从陆渡始发站出发,终点站是客运中心站,沿途经过20多个站点,每趟来回30多公里。每天,王良都要开7个来回,全部路程超过210公里。王良说:“这几天刚好是高温天气,虽然公交车里有空调,但我们驾驶员坐在最前面,又靠近门,一会热一会冷的滋味真不好受。”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长时间坐在驾驶位置上重复那几个单调的动作,加上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王良的腰椎、颈椎及胃都不是太好。休息的日子,他总要在家里做做家务。“每次上早班都是4时多起床出门,晚上要7时多才回到家,家里的事情几乎照顾不到。如果休息天再出去玩,那就太不应该了。”王良说。
王良热爱自己的工作,这些年来,他积极帮助车上每一位有需要的乘客。在工作中,他对不同乘客总结了不同的服务方法。比如面对外来务工人员,他会主动帮忙安放行李,并提醒他们下车和换乘;遇到老人和小孩,他会格外小心,无论是进站还是出站都减速慢行。
王良,是全市近400位公交司机中的一员,他们用自己的勤奋付出为百姓的出行服务,为这个城市增光添彩。
用辛勤劳作丰富市民餐桌
清晨5时,位于204国道旁的江南农副食品城里已是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市场某水产批发店里,老板陈大美和老板娘向小梅,已经连续忙碌了近3个小时。
“早上4时到6时这段时间是店里最忙的时候。”向小梅一边和记者聊着,一边一刻不停地捞鱼、杀鱼、去鱼鳞、清洗装袋。
“我老公一般上半夜去进货,有时候要开车到苏北,有时候近点,就在苏州、上海,进好货回到店里,稍微歇一歇又要开始忙。”向小梅笑着告诉记者,自己起得比老公“晚点”,一般凌晨一两点起床到店。
大美和小梅夫妻俩15年前从苏北老家来到太仓,在朋友介绍下,做起了水产生意,这一做就是十几年。大美说:“做人讲良心,做生意讲诚信,老客户都知道,我们卖的鱼虾都是最新鲜的,也从不做缺斤少两的亏心事,所以回头客比较多。”凭着踏实、认真的态度,夫妻俩的水产生意越做越好。
如今,大美和小梅的水产店已经有了20多家固定单位客户,每天销售草鱼、白鲢等鲜鱼2000多斤,鲜虾300多斤。一年365天,除去春节期间休息4天,其他时候,每天凌晨,夫妻俩就要按照各个单位前一天发来的进货单,将杀好的鲜鱼鲜虾分类装袋,送到各单位的运货车上。
早晨7时多,向小梅终于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此时,店外的气温已经超过30℃,敞开式的店内,温度只高不低。向小梅的脸上淌着汗水,头发上沾着片片鱼鳞。“我们做的是薄利多销的生意,去掉店租、人工费,一年赚的也就够一家人生活。”这些年,夫妻俩靠着辛勤劳作,在太仓站稳了脚跟,供大女儿读大学,抚养上小学的小女儿。
在我市38个农贸市场内,4000多名相关从业人员忙碌在蔬菜摊、水果摊、肉摊等2500多个摊位上,和大美和小梅夫妻俩一样,他们用双手挣得财富,也为市民的餐桌添色。(记者 阚亚方 薛海荣 徐静 文/图)
Taicang News
新闻中心
更多- 汪香元专题调研美妆港湾建设工作 打造全省美妆产业新高地
- 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融共进?太仓在全省创新实践 首笔生态补偿付款保函生效
- 拓展就业场景做好关爱服务 努力让广大残疾人更加有感 苏州市领导走访调研残疾人工作
- 各汽配企业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增加产品研发投入,加大智改数转力度,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双凤汽配产业“汽”势如虹
- 推动高端装备、传统制造等优势领域产业提质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璜泾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
- 中央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蔡丽新一行来太调研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加速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生态圈;一季度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近9000万元 城厢发力跨境电商“黄金赛道”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Speci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