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天蓝地绿水清金太仓 代表委员把脉绿色发展路径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01-07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让天更蓝;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推进“绿色太仓”建设,让地更绿;提升和改善水环境,让水更清。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现代田园城市。
  “十三五”期间,我市如何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让天更蓝>>>
  彰显美丽太仓的生态魅力
  市政协委员马燕忠:全市大气污染治理投资超过15亿元,关停城区保利协鑫热电公司,全市10台30万千瓦以上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改造,电力行业脱硫、脱硝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十二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期盼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空气质量,是我市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去年12月,我市将金仓湖、双凤镇生态园、荣文中学3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列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全面加快推进,经过调试和试运行,所有站点目前均已投入运行。这3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建成,扩大了大气实时监控范围,填补了区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空白,为全市重污染天气预警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我市应进一步深入贯彻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全面建立“政府监管、公众参与、共同治理、联防联控”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机制,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工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程、狠抓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完善绿色低碳交通工程、实施城市污染控制工程、提升应急预警工程,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市政协委员高金岗:改善空气质量,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也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市应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的宣传引导,培育全社会“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理念和意识;要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使市民愿意通过乘公交、骑自行车和步行等方式出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市民也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打造碧水蓝天、空气清新、优美宜居的城市家园做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让地更绿>>>
  诠释美丽太仓的田园风情
  市政协委员冯瑞兴:让太仓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推进绿色发展与我市建设“现代田园城、美丽金太仓”的目标完美契合。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我市绿色农业发展以及“绿色太仓”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行生态循环、低碳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内在要求;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链循环化推进步伐,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也作出了不少好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去年10月,省农科院、苏州太湖农科所等权威科研机构专门向农业部争取,将太仓列入国家重大农技服务推广试点项目——稻麦全程机械化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对我市在生态循环农业的做法与经验,进一步加以总结、完善,以便形成示范性、操作性更强的技术路径,更好地予以推广。
  新一轮的发展中,我市应在“十三五”规划的引领下,进一步优化“四个十万亩”主导产业布局,分片区、园区化探索实践农牧结合、农渔结合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在节约资源、缓解环境压力的同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全力打造“现代田园城、美丽金太仓”,让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名副其实。
  推进“绿色太仓”建设,既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市应围绕“现代田园城、美丽金太仓”的城市品牌,进一步在城市绿化增量提质、提升河道绿化、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让太仓的地更绿,更具现代田园风情。
  让水更清>>>
  重塑美丽太仓的水乡神韵
  市人大代表李国良:太仓地处江南水乡,水是我们这座城市的灵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水环境质量,对建设宜居城市和现代田园城市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非常注重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老百姓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我市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提高对水利的关注度。
  在“十三五”期间,我市要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必须从“连、截、建、疏、管”五个方面下功夫。连,即让水活起来,要打通断头浜、疏通阻水河道、疏浚整治九横九纵骨干水系,连通城区河道,改善农村河道。截,是指不能让污水流入河道,要截污纳管,对工业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进行集中处理,在城区开展排水达标区建设,各乡镇生活污水进行接管,相关部门要切实防止工业和农业污染源流入河道。建,就是要再建一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泥处理厂,要适度超前谋划,满足日益紧张的处理需求。疏,则是指对淤积的河道要做好轮浚计划,保证每条河道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疏浚。最后是管,对水环境进行长效管理,对排污管道要及时进行排查,做到河道保洁全覆盖,还要做到科学换水和合理引排水。
  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水环境,政府部门需要提前制定规划和经费预算,每年落实具体经费和具体举措,环保、水利、住建、城管等相关单位要做好沟通协调,当然也需要提升市民爱护水环境的意识,共同打造太仓的碧水蓝天。(记者 李华 徐盛兵 周琦 薛海荣)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