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四好农村公路” 用心铺就幸福“民生路”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12-02
  11月29日、30日,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创建考核组来太,通过听取汇报、检查台账资料及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太仓市创建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一致同意太仓市“四好农村公路”省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
  太仓市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着力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出行的交通瓶颈,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为苏州乃至全省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当好“先行军”。
  农村公路实现“走得好”
  李先生在璜泾镇经营五金用品店,因为生意的关系,他经常要去市区及苏州、上海等地办事。他告诉记者,自从陆璜公路和疏港高速相继通车后,他出行十分方便,不用10分钟就可以上疏港高速。
  到“十二五”末,全市农村公路里程已有1100余公里,主城区与各镇区全部一级公路连接、半小时通达,主城区、各区镇15分钟上高速,实现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
  “十二五”期间,太仓市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91公里,配套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和绿化工程,县道公路绿化率达100%,乡村道公路绿化率96%以上。仅用3年时间,乡村道四级公路双车道比例就由2013年初的19.7%提升至47.2%,实现农路等级化、网络化、公交化目标,成功解决74个建制村、89个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近20万人口的“出行难”问题。
  农路养护呈现长效化
  昨天上午,记者在新区见到从安徽六安来太仓出差的王先生,当时他正拿着手机对着公路不停地拍照。他说,太仓公路不仅建得好,养护也非常好,路面平坦宽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太仓市近年来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有效完善了农村公路市、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和两级监管模式,构建符合实情的农路养护体系,实现向长效化、智能化、特色化转变,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目前,各区镇共组建小修保养专业化施工队伍14支,通过实行“合同管理、月检月评、量化考核、计量支付”等手段,确保日常小修保养质量稳定提升。
  太仓市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农村公路管理系统”,此后又陆续开发引进“桥梁管理”、“智慧公路”等多个平台软件,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
  太仓市县乡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安全隐患治理率达100%,全面落实桥梁工程师制度和“一桥一档”制度,组织开展文明样板路、省市乡村公路管养及安保工程示范镇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农路管养水平不断提升。
  精致运营提升市民“幸福感”
  2013年起,太仓市试行市、镇两级财政补贴镇村公交新模式,鼓励镇政府通过镇级财政购买公交服务,补贴镇村公交亏损,并在浏河、沙溪、浮桥三镇进行试点运营。2015年,修订《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新购公交车辆、新发展公交线路、公交企业经营性亏损、公交刷卡优惠部分、公交场站建设及公交候车亭等补贴方式,为镇村公交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截至目前,太仓市共建成二级农村客运站1个、三级农村客运站2个、四级农村客运站2个,农村田园式智能公交候车亭169个;农村客运公交运营总里程821公里,投放农村公交线路36条、公交车辆150辆,日发送1200余班次,日均发送乘客约3万人次,基本形成以区镇为中心、行政村为节点、农村公路为纽带、农村客运站为依托、连接区镇、辐射农村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连续两年达到5A级。(记者 薛海荣)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