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遇上“金戈铁马” 我市持续提升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生产
近日,璜泾镇现代农业园区的璜泾小玉米苗到了最佳的移栽期。技术人员周晓晖在移栽机上摆好穴苗盘,由他一人手扶推动,设备自动给苗、取苗、栽苗,移栽机走过的垄面上留下两列整齐的玉米苗。“蔬菜移栽是蔬菜机械化生产中的难点,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只要适龄移栽,移栽过程就非常‘丝滑’,几乎没有漏苗现象。”周晓晖说,种完苗之后,用手机开启大棚喷淋系统,就能自动浇水。若要施肥,那就选择“肥水一体化”选项。最后,采用机械覆膜给玉米苗盖条“被子”,生长过程中就不会有杂草了。
璜泾小玉米在周边小有名气,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今年,园区扩大种植面积,达到了30亩。此外,还将机械化种植松花菜、黄豆等蔬菜品种。“蔬菜规模种植才能让蔬菜机械有用武之地,才能发挥机械化的最大价值。”周晓晖表示。
这几天,城厢镇万丰村内的芋艿田成了村民的打卡地。村民围在田埂上,对芋艿机械化播种一探究竟。2021年,新毛芋艿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2年,城厢镇获批新毛芋艿省级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作为我市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新毛芋艿的种植多年来受困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一直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如今,种植新毛芋艿实现了开沟起垄、播种、覆膜等机械化操作。万丰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芋艿播种机是在土豆播种机的基础上改良的,能够实现自动播种和覆土。接下来,还将引进芋艿收获机。我们将用全程机械化来突破规模化生产难题。”
近年来,通过农业项目实施,我市围绕新毛芋艿品种保护、病虫害防治、配套机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总结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今年,万丰村将依托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新毛芋艿种植,融合“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抓产业,种植面积将达到80亩。在加快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探索深加工和衍生产品的开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新毛芋艿特色产业。
自2021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以来,我市着力补齐特色农机发展短板。将特色农业机械化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建立特色农机发展名单制度,拓宽特色农机新产品补贴渠道,加大国内外先进农机装备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截至目前,全市获评苏州市级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14家,完成太仓市级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和发展名单认定23家,下达特色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7万元,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9.5%,基本完成示范县创建目标。市农机站站长表示,今年,我市将立足于产业发展,实施蔬菜农田设施宜机化改造,开展特色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加快制定玉米、芋艿、番茄等6个“太仓本地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形成可推广、可应用的技术路线,确保今年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0%。(记者 顾雪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