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太仓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得怎么样?太仓老百姓的感触又如何?从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根据要求,策划推出《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走进百村千企万户》主题专栏,通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记录和感受太仓村、社区和企业,以及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探寻太仓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与幸福路径。敬请关注!
 
首页 >> 相关报道 >> 内容

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 |老公房住户圆了“安居梦”

  住了24年老公房的沙溪镇居民施福潮,最近幸福感“爆棚”。受惠于老公房腾退,上个月,73岁的他带着97岁高龄的母亲,生平头一次住进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子。

  施福潮的新家位于利泰新村7幢,面积75平方米,居住功能完善,还带有一个阳光充足的小院。记者进屋时,他的母亲正躺在床上看电视。

  这套房子在很多人眼中不算大,装修也很简单,但是施福潮对此已经非常满足。他一再对记者表示:“老公房和现在的房子不能比,天差地远!”

  施福潮口中的老公房,即是利泰棉纺厂曾经开办的棉纺厂小学校舍。老棉小异地迁建后,成为今天的沙溪镇第三小学,其遗留校舍则被利泰分配给职工居住,但产权归利泰。作为利泰的职工,施福潮也分到了老公房,不过面积仅27.78平方米。

  老棉小校舍建造年代久远,为双层建筑,历经数十载风吹雨打,早已成为危房。“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外边下小雨,里边滴答好几天。”施福潮说,老公房阴暗、潮湿,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厨房是另外搭建的,居住条件相当恶劣。

  “台风来了得撤离,下雪了也得撤离。”由于老公房安全隐患较大,施福潮年年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每次都要撤到学校、撤到敬老院,老娘年纪太大,越来越经不起折腾。”

  像施福潮一样的老公房住户,在沙溪镇还有不少。今年,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老公房住户的安全感、获得感,沙溪镇政府与市资产集团多次协商研讨,决定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历史遗留危旧公房进行腾退处置,腾退的范围包括利泰棉纺厂地块、原沙溪机械总厂地块、原沙溪化肥总厂地块,3个地块共涉及户数351间(套)、面积19950平方米。

  4月初,沙溪片区历史遗留危旧公房腾退领导小组成立,并设立危房腾退办公室。随后,在沙溪镇派出所、利泰社区等多方配合下,危房腾退办开展了大量实地走访排摸工作,针对原住户建立“一户一档”,并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及拆迁政策顾问,为老公房腾退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施福潮“蜗居”的老棉小校舍,属于利泰棉纺厂腾退地块,是此次腾退工作的启动点。“从6月24日我们第一次发布腾退公告,到8月10日所有原住户全部签约,仅用时48天。本次总共腾退了34户原住户,拆除危房面积1127.8平方米。”危房腾退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老棉小,记者见到,原建筑物已被拆除,腾出一大片空地。“8月11日那天拆的,6个小时就拆光了。”施福潮看着地上的残迹感慨地说,“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拆迁盼来了,而且行动这么快!”

  据悉,沙溪镇对此次老公房腾退实施了经济补偿。对于像施福潮这种家庭收入不高的原住户来说,能拿到十几万元甚至更多的补偿金,心中的幸福感自然是满满的。

  “我买的商品房价格是6100元一个平方。”施福潮对记者表示,正是因为有了老公房腾退补偿款,他才能买下一套商品房。“我现在退休金是4000元一个月,完全够用了。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每月啥也不用干就能拿钱,这样的好日子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接下来,沙溪镇将继续紧抓老公房腾退工作,切实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记者 王 俊)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