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太仓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得怎么样?太仓老百姓的感触又如何?从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根据要求,策划推出《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走进百村千企万户》主题专栏,通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记录和感受太仓村、社区和企业,以及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探寻太仓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与幸福路径。敬请关注!
 
首页 >> 相关报道 >> 内容

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 |南区社区惬意恬淡的幸福生活

  每天清晨,家住城厢镇南区社区百隆商业广场小区的钱玉萍就开始忙碌起来:那就是要给家里的花园浇水。

  住在市区的商品房里怎么会有花园呢?没错,钱玉萍家里确实有一个花园,这个花园就建在她家的露台上,花园里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仅月季就有一百多个品种。这些花卉在钱玉萍的精心照顾下长得特别好。

  钱玉萍的老公姚刚告诉记者,当初他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就特别看中赠送的这块大露台,于是很痛快地买了下来。“因为我老婆喜欢种一些花花草草,有了这个露台,她种的那种花草就有地方摆了。”姚刚说。

  后来,姚刚还在露台边上找工人用木头建了一个小凉亭,摆了一张小茶几和几把小椅子。姚刚说:“一家人经常坐在凉亭下面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花草,那种幸福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

  姚玉萍告诉记者,自从喜欢上种养花草之后,自己每天的生活特别充实,浇水、施肥、除草一样都不能少。她们还有一个几百人的花友群,遇到什么不懂的技术问题时,只要在群里问一下,大家都会热心地帮助解答。“我现在既学到了很多种养花草方面的知识,又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最主要的,种养花草让自己每天都拥有一个好心情,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也好了。”姚玉萍表示。

  距离姚刚、钱玉萍夫妇家不足千米,就是施南宗老人所住的太仓人家小区,这里同样也属于南区社区管辖。记者来到他家的时候,施南宗正在书桌上写着什么。房子的面积不大,没有专门的书房,老人专门在客厅靠近厨房的位置摆了一张书桌。每天,老人都会在他的书桌上看看书,或者是写写文章。

  这是一套年代较久的老房子,只有施南宗和老伴两个人居住,屋子里收拾得很整洁,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家里有浓浓的书香味。家里摆放了很多书本、杂志和报纸。施南宗拿出一本老字典告诉记者,这本字典已经跟随他整整60年了,在他读初中的时候家里人帮他买的,他一直用到现在。每当遇到不会的字词时,他都会翻开这本老字典查阅一番。

  这些年来,因为一直坚持学习,只有高中文化的施南宗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已经在多个报刊上发表了几百篇文章。特别是在我市举办的“城投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中,他凭借《祖国山河美,娄江谱新篇》荣获征文大赛唯一的一等奖。施南宗告诉记者:“我虽然退休十多年了,但通过阅读和写作收获了很多,既充实了退休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自己始终保持一份非常年轻的心态。我们老年人就是要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其实,钱玉萍家庭和施南宗家庭是城厢镇南区社区众多幸福家庭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南区社区通过打造幸福社区、书香社区,不仅让居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而且精神世界也是越来越充实。

  记者在该社区采访时看到,虽然社区里有很多小区都是老小区,还有一些是无物业小区,但每个小区都是干干净净的。在一些小区的过道墙壁上,还画上了精美的墙绘,路边上还有“漂流书屋”;在社区居委会和日间照料中心,都建有图书阅览室。在路上,无论遇到的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记者 薛海荣)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