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太仓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得怎么样?太仓老百姓的感触又如何?从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根据要求,策划推出《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走进百村千企万户》主题专栏,通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记录和感受太仓村、社区和企业,以及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探寻太仓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与幸福路径。敬请关注!
 
首页 >> 相关报道 >> 内容

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 |万丰:枕河人家流淌的诗画

  总娄沟是城厢镇万丰村中的一条河道。最近两年,沿河而居的村民们多数翻建了房子。一长排新房、绿树倒映在清清的河水中,显得很漂亮。村民沈秀芬居住在这里,她家的小院在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和苏州市妇联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19年度苏州市“十佳美丽庭院”。

  在万丰村,沈秀芬家并非一枝独秀。在2019年这次评比中,该村还有10个农家小院被评为“苏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户”。不过,几年前,万丰村的很多农户都盼着拆迁,能离开村子。 

  康居三步曲

  整治、美化、配套

  万丰村38组中间有一个名为“桂雨陇驿站”的小游园,前年夏天建成。村民们都叫它“小公园”。这个游园面积约两三亩,并不大,曲折的步道把小游园分成了几块,里面既有绿地,也有健身场地,还安置了一些休闲坐椅。这不仅给村民们提供了一块休闲场地,也给这个叫野猫泾的自然村增色不少。

  村民焦炳华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一户村民预拆迁的宅基地,上面杂草丛生。前年,村里把这里改造成了小游园,保留了原有的10多棵香樟树,同时增种了一些绿化,修了休闲步道,安装了体育健身设施。这受到了村民的好评和欢迎。

  万丰村过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村庄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都较差。前些年,万丰村太沙路以东的农户完成了拆迁,住进了环境好、配套好的集中居住小区。没有拆迁的太沙路以西的村民还有360多户。与集中居住的村民相比,这里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差,村民都急切盼望着拆迁。

  了解到村民的想法后,万丰村两委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拆除违建、清理宅前屋后乱堆放,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同时,在全村域实施河道整治、道路提档、绿化、游园、服务配套建设等项目。仅类似“桂雨陇驿站”这样的小游园就建成了6个,还新建了村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配套项目。看到村子变得越来越美,村民们不仅不再盼拆迁,还纷纷翻建新房,360多户未拆迁村民中,已建或正在建的超过了300家。

  万丰村提升环境的持续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连续获得苏州市康居特色村、苏州市“十佳最美乡村”、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等荣誉。 

  美丽经济

  集体农场+农旅融合

  从万丰村合作农场沿机耕路先向北,后向西,再向北……就能到万丰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基地的东、南和北三面被荒草、芦苇丛生的地块包围着。

  基地里的水稻长势很好,望去满目葱绿。万丰村的这个有机水稻种植基地获得了最权威的“中绿华夏”的有机种植认证,加工出的大米在上海市场每500克可以卖到20元。万丰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荒草、芦苇是天然的隔离带,把基地与普通稻田完全隔开。当然, 除了这“隔离带”的保护,要种出有机水稻,还要在稻种处理、有机肥选用、插秧方式等全程上下功夫。

  有机水稻基地的建设,只是万丰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举措。 在生态环境提升的同时,万丰村的现代农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城厢镇粮食生产规模最大的村,万丰村拥有基本农田6000多亩,建成了合作农场总部、农机服务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等,是全市最早实现粮食生产全程不落地的村之一。

  与此同时,万丰村利用累积起来的生态环境优势, 加快农旅融合发展。村集体建设的“三水一宅”休闲农庄、东园等,既吸引了本市居民,也吸引了不少苏州和上海居民来休闲游玩。为此,村民们开办农家乐,经营也越来越好。

  万丰村党委书记费杰表示,绿色生态是万丰村的特点和优势,美丽经济是万丰村发展的方向。今后万丰村将进一步推进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瞄准现代农业和农旅融合,让村庄更宜居,集体经济更强,村民更富裕。(记者 张 立)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