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科教新城常丰社区的东仓花园小区,绿树掩映中,时有老年人在纳凉聊天、下棋打牌,怡然自得。“今年小区又补种了绿化,户外环境越来越好了。”70岁的小区居民吴思苗感慨道,“现在我们这支义务相帮队要找到问题需要更加细心了。”吴思苗所在的义务相帮队,一直被社区居民津津乐道。2014年成立以来,义务相帮队的日常巡查,为社区居民解决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推动整个社区的人居环境、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人人参与
安置小区换新颜
常丰社区有5个拆迁安置小区。2005年,原常丰地块动迁,东仓花园作为常丰社区的第一个拆迁安置小区开始建造,城市化建设的脚步向前迈进。从农村向城市社区的过渡中,社区陆续暴露出物品乱堆乱放、小广告随意张贴、车库出租住人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常丰社区在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十分注重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让社区和居民的“手”握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建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幸福社区。
清除楼道小广告、清理楼道卫生死角、宣传文明创建知识……义务相帮队成立后,在社区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仅今年以来,常丰社区就根据志愿者提供的线索,进行墙面粉刷172个单元、车位划线380处、楼道灯具损坏更换658盏、消防灭火器增加130套,及时消除安全、卫生等隐患。今年6月,常丰社区施行生活垃圾分类“三定一督”模式后,社区老党员、退休教师等志愿者又组建垃圾分类宣传指导组,耐心帮助社区居民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让此项工作推进得非常顺利。
一批人带动一个社区。目前,常丰社区已注册志愿者约1000人,形成环境美化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的良好氛围。走进如今的常丰社区各个小区,整洁光亮的墙面、平整的路面、整齐的停车位、崭新的防盗门……焕然一新的面貌令人印象深刻,昔日脏乱的角落进行了绿化硬化、配套桌凳,成了居民们的日常休闲场所。
融爱一家
画出幸福同心圆
连接产生能量,融合促进发展。常丰社区党委在建设幸福社区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党建引领下的融合共建,增强居民在幸福社区建设中的主体能力。电瓶车无序停放、充电不方便等问题一直是东仓花园等拆迁安置小区的老大难问题。为此,常丰社区对辖区内5个拆迁安置小区电瓶车数量进行排查,计划安装电瓶车充电桩。居民在热切期盼的同时,也有诸多疑问:装多少充电桩?装在哪里?充电是否收费?针对居民关注的问题,社区党委、物业和居民一起多次召开会议协商,让居民充分参与到充电桩选址、安装等各个环节中。最终,5个拆迁安置小区安装充电桩85处,配套搭建遮阳棚,可同时满足1500多辆电瓶车停放充电需求,极大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
以“融”为主题,常丰社区还打造了“融爱常丰”党建品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基层善治新路子,通过党建联席会、党群议事会、居民组长会、社情民意恳谈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形式,打通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党委成立的“金乡邻”公益金项目,让社区很多居民受益。每个月,社区居委会门口都会有定期的爱心义诊、义剪。目前,“金乡邻”幸福基金已累计进行志愿积分兑换600人次,带动一批帮扶队伍建立,营造出人人参与、互助互爱的暖心氛围。
精神文化活动是聚民心、促融合的重要方式。常丰社区先后建设初心智慧学堂、一窗式服务大厅、邻里生活馆、妇儿之家、社区书屋等功能区域,不断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在社区学习之后,我加入了常丰文娱队!”居民尹秀芬告诉记者,社区有腰鼓队、广场舞队、民乐队等诸多文艺队伍,大家平时有时间就聚在一起研究切磋,如今队伍在科教新城小有名气。“现在吃不愁、穿不愁,还有很多文艺活动可以参加,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尹秀芬说,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多姿多彩了。(记者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