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太仓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得怎么样?太仓老百姓的感触又如何?从即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根据要求,策划推出《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走进百村千企万户》主题专栏,通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记录和感受太仓村、社区和企业,以及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探寻太仓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与幸福路径。敬请关注!
 
首页 >> 相关报道 >> 内容

苏州人家的小康生活 |真没想到村里环境这么好!

  每天傍晚,73岁的沈建光都会到家门口的小游园转转。这个小游园位于城厢镇永丰村沼泾自然村的中部,于去年建成,虽然面积不大,但草坪、步道、健身场一应俱全。沈建光有时在步道上散散步,有时在各种健身器材上活动下筋骨。“真的没有想到,我们永丰村的环境变得这么好!” 沈建光说。 

  以美为鉴

  共绘生态画卷

  永丰村位于城厢镇南部,与昆山和上海市嘉定区交界,特殊的区域位置曾让村里集聚了很多废品回收站 和“散乱污”企业。

  沈建光告诉记者,沼泾自然村有两个村民组,农户共有50来户,外来人员租房经营的废品回收站就有六七个,大多回收、分拣废旧塑料,也有的收废铜烂铁,回收的东西在违建棚中堆不下了,就乱堆到宅前屋后。分拣后剩下的废料更是在田间地头、河浜池塘里乱扔,非常影响环境。

  永丰村工作人员介绍,以往永丰村环境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散乱污”企业多,这些企业主要从事塑料加工、木材加工、金属冶炼、五金加工等,业态落后,会产生噪音、空气和水污染;二是废品回收站多,极大影响村容村貌和居民生活;三是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狭窄、破损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最近几年,永丰村持续推进环境建设,一方面结合“散乱污”整治行动、“263”行动、“331”专项行动等环境整治行动,整治、清退废品回收站和“散乱污”企业,拆除违章建设;另一方面开展美丽村庄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先后在朱门泾、徐河湾、沼泾、横塘、龙古等自然村开展美丽村庄建设,实施河道清淤、道路提档、路灯安装、景观绿化等项目,并配套建设停车场、游园、公厕等设施,极大改善了村庄环境,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底,永丰村被评为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同时成为苏州市首批12个特色田园乡村之一。

  以水为媒

  打造特色产业

  独溇小海生态农业园是我市“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生态体系“四园”中的一园。近日,该园区一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道路、桥梁建设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400亩水面也已完成蓄水。该园区中省级循环渔业试点项目的2500平方米玻璃大棚、1万平方米日光联体大棚已完成基础建设,即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这个项目不仅能进一步壮大永丰村的特色水产产业,也将为永丰村正在发展的农旅融合增添新动力。

  独溇小海曾经是太仓最大的天然湖,水面面积达到2000多亩。上世纪70年代,为了发展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湖区被分割成了一个个大鱼塘和农田。现在,水面和水杉林仍是永丰村独特的生态优势。

  近几年,永丰村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围绕水产、水杉、水稻、水果等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水产养殖和粮食生产、林果种植等齐头并进的态势。该村利用鱼塘和水杉林开发出了花海景观、垂钓、水果采摘、农家大灶、真人CS游戏等农旅项目。2019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26万元。

  永丰村党委书记李俊杰表示,今后,永丰村将围绕“和谐宜居、水韵永丰”目标,紧抓独溇小海生态农业园建设的机遇,探索“以水为媒、农渔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构建“水产-肥料-种植-饲料-水产”种养循环的全新产业链;提升大米、草莓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化水平和销售能力;加快垂钓、采摘、体验、休闲等各类农旅项目开发,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记者 张 立)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