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求服务中心是‘联合接访’的有效载体,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工作机制不顺畅、公众参与不彻底、跟踪问责不到位等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建议,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创新完善诉求服务中心社会治理模式。
吴惠芳代表说,诉求服务中心是一站式收集、受理、解决和跟踪群众诉求的服务平台。它能拓宽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反映利益诉求,是基层发现问题、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路子。它使得诉求服务更加专业化、集约化、便捷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群众通过正常的渠道、采取正当的诉求方式进行合理合法维权。
吴惠芳代表介绍说,诉求服务中心虽然能够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诉求有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职能部门有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百姓是否满意处理结果?这些问题大都只有跟踪,没有问责或公开。”吴惠芳代表认为,“关起门来干事”现象普遍存在,诉求的最后一个环节工作不达标。
为此,吴惠芳代表提出,全国应推行建立诉求服务中心,同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让诉求服务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要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给诉求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澄清保护、监督问责机制;适时拓展诉求空间,在社区、乡镇建立基层工作站,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实现诉求网络全覆盖;把被动接收变主动作为,确保及时掌握群众诉求,使大量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化解;严格挑选确立议事代表,定期更换,社会组织、有关领导及时介入,不断扩大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和广度,给百姓提供一个随时可以反映诉求、表达意愿的平台;建立健全公众参与考核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
吴惠芳代表表示,纪检监察部门应与诉求服务中心协调联动,针对相关部门落实群众诉求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跟踪问责。通过政务公开、媒体宣传,最大程度地发挥舆论监督的引导作用,力求每一件处理结果都让群众“听得到、看得见、信得过”。常态化、制度化对诉求问题进行大数据分析,提炼经验做法。(苏报融媒记者 朱琦/文 高明/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