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对此,昆山要更加主动对接融入上海,要在交通互联互通、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全国人大代表、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
杜小刚代表说,昆山要积极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发展规划纲要,科学谋划,努力把事关昆山长远的发展事项,纳入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当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首先是交通的一体化。去年起,长三角省际断头路改造进程明显提速,昆山境内有多条道路与上海联通,加上新开工的轨交S1线,昆山与上海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杜小刚代表表示,交通互联互通带来的人员、信息交流,考验着一个地方的公共服务水平,这也是长三角未来深度融合的方向。
杜小刚代表说,目前,昆山老百姓在上海的医疗能做到即时结算,去年首张“昆山-上海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发放,这些都体现了政府在公共平台和公共资源打造上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其他的都应该交由市场或者企业进行流动。“今年一开年,昆山就发布了《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白皮书》,出台了23条政策和10项配套措施,为企业送上了一份温情的‘新年政策礼包’”。杜小刚代表说,昆山要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关键抓手,确保开办企业、施工许可等事项办理时间比全省标准再压缩30—50%,全程网上办理率98%以上,全力打造“1330”不见面审批的昆山服务品牌,即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完成。
杜小刚代表说,政府要积极打造公共平台,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在协同创新、交通互联、民生共享等各个领域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去年,针对两位头雁人才工程所实施的各一亿的支持计划当中,就提出了‘包干制’这一概念”,杜小刚代表表示,政府应该以结果为导向,紧紧抓住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这个“牛鼻子”。目前,昆山提出了“热带雨林”“高原”“高峰”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引进了一批具有高质量发展和自主可控的企业,全社会营造了尊重科创的氛围,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支持科创人才。(苏报融媒记者 朱琦/文 高明/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