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代表(委员)之声 >> 内容

吴德沛委员:破解大医院看病难 重点在基层人才培养

    “上大医院看病真的难,比如患者要来挂我的号就很困难。有些患者等了很久终于挂上号了,病情却已经发生了变化,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全国政协委员、苏大附一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提出,破解大医院看病难,要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建设为抓手,让人才招得进、留得住。

    大医院看病难已是困扰医院和患者很久的问题,吴德沛表示,把基层卫生人员的数量扩充起来,质量提高上去,让病人和家属信任基层医生,很多病症就可以在基层解决,这是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有效方法。“比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这类病的患者,由基层医生指导,量量血压血糖、用用药调整一下就可以了,大可不必往大城市的大医院跑。”吴德沛说,目前基层的卫生工作人员不够,患者对基层医生的相信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医院人满为患。

    近年来,吴德沛投入了很大精力,积极参加相关学会、协会与基层的业务指导交流。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首先就要切实提高基层卫生人才的待遇,让人才招得进、留得住。一方面,要提高工资收入和待遇,让他们愿意留在基层工作。比如一些边远和落后地区,到那里工作薪酬就应该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要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比如孩子就学、村医退休后的生活保障等一些实际问题。

    吴德沛说,各级学会和协会应该想方设法,把新技术新知识和基层互动起来,上下联动。另外,基层医生、家庭医生和城市里大医院的专科医生之间,要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当基层医生有疑问或者遇到疑难病症解决不了的时候,发条微信或者打一通电话给专科医生就能解决了。这样可免去患者往返波折,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此外,吴德沛还提出,要针对基层特点,研究制定专门的职称评定标准和体系,建立完善基层卫生人才的认定和激励办法。“基层的职称评定和大医院应该分开考量。大医院对医生评定职称有一系列综合的要求,包括论文、科研成果、英语等等,基层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标准。”吴德沛认为,基层的医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应该有两点,一是面对急性的病症要看得出断得准,患者该送医院哪个科要准确及时;一是对待慢性病,能够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打针。基层医生只要能够根据自身所处的职业特点,把以上两方面做好,就应该享受级别和待遇的提升。(苏报融媒记者 朱琦/文 高明/摄制)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