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内容

[上观新闻]中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大会永久落户太仓,寻找先进制造“中国方案”

    1993年,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落户太仓,至今已有25年...... 目前,太仓全市德资企业已达300家,项目总投资达45亿美元,年工业产值超500亿元,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

    现在,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此同时,德国正着力发展“工业4.0”,这样的背景使得中德企业能够在太仓“碰撞”出更多智慧与协作的火花。近些年,在太德企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太仓400多家本土企业与德资企业在产业分工、研发创新等方面实现了广泛深入的对接合作。4月13日,中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大会在江苏太仓市举行,旨在探讨协同创新,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寻找先进制造“中国方案”。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所说,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度对接是两国的战略选择,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措并举,务实推进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双方围绕产业合作、标准化、人才培养和园区等重点领域,在2016、2017年分两批遴选了31个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正成为推动两国政策交流、技术创新、产业合作、标准制定的新载体、新模式。

    去年9月,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合作创新园即入选了“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并位列入选的示范园区第一位。

    在智能制造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去年,太仓提出了“1115“产业发展目标和“1123”民营企业扶优扶强计划,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推进太仓工业发展的核心抓手,计划到2020年在太仓打造3家智能工厂,创建30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培育3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实现3000台机器人上岗工作。

    围绕这一目标,太仓加速集聚智能制造项目,仅今年重点项目中的智能制造项目相比往年即有大幅增加。其中,上月29日,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的沪工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在太仓高新区开工建设。建成后,这一项目计划年产数字化电焊机30万台,先进激光切割机1000台,机器人柔性生产线150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认为,现在正处于从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的转换时期,也正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机遇期。于太仓而言,应当利用好政策优势、环境优势等,在做好为智能制造配套的同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自身探索智能制造。

    在本土民营企业与德资企业的对接合作方面,太仓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红星谈到,近年来,太仓正不断通过出台政策、搭建交流平台,强化本土民营企业与德资企业的融合发展,一改过往以引入德资企业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模式。令人欣喜的是,一些本土民营企业在向德资企业学习借鉴过程中,其产品竞争力已经可以与国外的领先企业进行竞争。此外,在面对基础创新能力不足这一根本性问题时,民营企业很难像大型企业一样,开展不同层面的研发创新,但民营企业家对于研发的观念需要转变,对于研发投入需要增加,以及对于人才的吸引需要加强,对标德国企业,打造“百年老厂”。

    据了解,首次“太仓论坛”包括三个主题论坛和一个平行会议,分别就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智能制造产学研协同,以及中德合作园区工作展开了研讨交流。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大会(太仓论坛)永久会址”揭牌仪式,并举办了智能制造优秀企业和解决方案展。(作者:任俊锰)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