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内容

[苏州日报]如何培育“隐形冠军”?

□苏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顾志敏

  什么是“隐形冠军”?中国企业向“隐形冠军”学什么?中国企业怎样成为“隐形冠军”?

  昨天,中德“隐形冠军”峰会在太仓召开。被誉为“隐形冠军之父”的赫尔曼·西蒙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畅谈中国企业如何借鉴德企经验谋求转型发展,培养本土“隐形冠军”。

  中国企业要学会专注自己的行业,不要被外界的短期利益吸引,分心做其他投资

  上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西蒙教授通过对大量数据和事实的研究证明,对此贡献最大的不是“西门子”之类的大企业,而是大量分散在各自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成为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它们中有的占据了超过90%的全球市场份额,技术遥遥领先于同行,却又隐身于大众视野之外。

  西蒙教授提出了“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的概念。“隐形冠军”必须在某一细分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是世界前三名,或者至少是某大洲第一名;年销售额一般不超过50亿美元;企业公众知名度不高,产品一般是某个消费品的部件或原料。

  在西蒙看来,“隐形冠军”企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大量“隐形冠军”企业是一个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原动力所在,它们能够引导大量企业进行创新性发展;同时,“隐形冠军”企业专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能够引导整个产业链经济链发展走向更完美。

  据介绍,目前德国拥有13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中小企业主动转型,像德国一样,涌现出一大批细分市场、细分行业的“领跑者”。

  西蒙教授告诉记者,中国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发展可以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中学到很多,“要学会专注自己的行业,不要被外界的短期利益吸引,分心去做其他投资。”

  “隐形冠军”的成功经验表明,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在“隐形冠军”培育过程中,政府部门扮演什么角色?

  对此,西蒙教授认为,首先是政府办事流程的简化。他坦言,这一点德国甚至要向中国学习,中国的办事手续比德国简单。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保护知识产权。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不断创新。西蒙教授表示:“‘隐形冠军’的成功经验表明,领导地位源于持续不断的创新,而这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他建议,为鼓励创新,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盗版。与此同时,企业要不断创新或保住自己的成果不被他人轻易盗取,要创造条件留住人才。据统计,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为2.7%,远低于德国7.3%的平均水平。公司的投入换来员工的忠诚,员工的忠诚保证了不断的创新,并且创新成果不易随员工离开而流失。“这些经验是中德两国企业都应该认真汲取的。”

  据了解,为服务企业人才需求,从2001年开始,太仓在全国率先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多年来,逐渐构建了“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培育出近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今年9月,中德合作太仓双元制本科项目正式开班。

  西蒙教授建议,除了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中德间的人才交流。目前有很多德国学生会来中国、太仓寻找发展机会,太仓的年轻人也可以多去德国实习锻炼,学习语言,开拓视野,培养世界格局。

  太仓将进一步受益德企聚集效应,本土企业会得到提升甚至可跻身世界一流

  太仓一直把对德合作的重点放在引进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德国中小企业上。苏州现有实际运营的德企超过550家,超过一半落户在太仓。其中,近40家是所属行业的全球“隐形冠军”。这些企业不仅带来就业、税收等显性效益,更在发展模式、经营理念上深刻影响了太仓本地企业。

  西蒙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太仓,看到太仓德企名录时发现,很多德企属于世界一流的“隐形冠军”。他十分惊讶:“太仓聚集了这么多世界级高水平德国企业,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多年来,太仓本土企业“近水楼台”积极学习借鉴德企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目前,太仓有300多家本土企业与德企开展产业配套、技术转移、共同研发、人才资本等多种形式合作,形成了“太仓式精致”与“德国式严谨”相交融的制造业发展理念和中德产业联动发展局面,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德科技创新合作集聚区。

  “太仓将进一步受益于德企的聚集效应。”西蒙教授介绍,企业发展不是孤立的,是由一连串优质上下供应链而联结在一起。工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服务型企业的支持。当一家本土企业和另一家世界一流企业合作时,本土企业自身水平会得到提升甚至可以跻身世界一流。“对本土企业来说,这也是展开国际版图、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2017-11-10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