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绿地城一期的徐翠华每天吃好晚饭,就会到天镜湖或滨河公园走上一圈。
说起对太仓的印象,来这里2年的她赞赏有加: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游园处处。“太仓真的适宜居住。”她感慨道,“本来是想等孙子大了回老家的,现在我已经舍不得离开这里了。”老太仓人的感受或许没有这么强烈,但很多外地人同徐阿姨有着同样的感受。有一对从河南到太仓看望儿子的夫妻,在游览过沙溪古镇、金仓湖后,低头看了看皮鞋,“真没想到皮鞋还是干净的,在老家早就灰蒙蒙的了”。他们说,等退休了,也搬来太仓和儿子一起生活。他们可不是嘴上说说,现在已经在城东买好了住房。
城市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村环境的改善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年初,沙溪镇直塘片区几户居民向市“263”办反映,他们居住的地方被“化粪池”包围,臭气熏天。工作人员随即前往现场暗访,直塘光明路正东街上,一幢房子从外面看是建造在马路边上,但走近看,可以发现整排房子是建在河面上的。“十多年了,原本的活水河渐渐变成了死水潭,这里已变成了一个‘化粪池’集聚区。”居民杨女士告诉记者,原来河的两边都是通的,时间一长,两头都堵住了。市“263”办向沙溪镇发出转办单后,沙溪镇迅速行动,将这条充斥着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河道填平,在不远的地方设置了三格式的化粪池。“我们终于可以开窗了,感谢政府为我们十几户人家改善居住环境。”杨女士笑着说。
沈家桥是城厢镇新农村25组的一座小桥,过去桥边的闲置厂房中聚集了多个废塑料回收加工作坊,废塑料不仅堆满了厂区,还堆到了路边。经过强力整治,现在这里已经全部清空。“过去经过沈家桥,行人常常是捏着鼻子小跑通过,现如今,这里不仅彻底变了样,而且变美了。”村民开心地说。(记者 徐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