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句谚语:“慕尼黑一年中有五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和啤酒季”。在太仓,也有这么一个“啤酒季”,即太仓啤酒节。在金黄的啤酒花和淡淡的麦香味中,人们举杯畅饮,共话友谊。
9月13日至17日,太仓啤酒节现场,绚丽的灯光与跳动的乐符交相辉映出五彩斑斓的世界。取一杯黑啤,就着德国面包、香肠、沙拉等美食,与新老朋友、嘉宾开怀畅饮。此刻,德国与中国的文化、友谊都凝聚在这一方大棚里。
啤酒节的魅力,凸显中德合作丰硕成果
德国的啤酒文化源远流长,每年九月中下旬德国慕尼黑啤酒节都会如约而至。在这个“啤酒季”,德国驻沪总领事Christine Althauser女士走进2017年太仓啤酒节的帐篷后,感到十分亲切,她发现,除了规模相对较小外,太仓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没有太多不同。Christine Althauser深情表示,啤酒节是了解德国文化非常好的载体,太仓啤酒节为德中交流合作搭建了优秀平台。
诚如Christine Althauser所言,太仓啤酒节以其持续放大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德人士集聚一堂,把酒言欢。在开幕式、博格华纳之夜、TRT之夜、慕贝尔璀璨之夜、舍弗勒璀璨之夜等5个夜晚,近万人共赴盛会,其中有太仓及周边地区德企、德资机构人员,也有我市市民。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围在长条木桌边,尽享啤酒和美食,尽情交流和欢畅。大棚的一端搭有临时舞台,德国乐队全程倾情表演,现场壮观、热烈而友好。
太仓啤酒节的起源、兴起、发展,和我市对德合作步步走向深入密切相关。2006年,经过十余年的交流合作,德企在太仓有了一定的聚集度,此时,有了首届太仓啤酒节。此后,每年均有15至20家德企落户我市,德企在太加速集聚,啤酒节延续、延续、再延续,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
目前,我市共有270多家德企,年产值逾400亿元。德企在太仓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为主,以管理咨询、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为辅的投资发展格局。在太德企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与太仓本土经济也形成了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全市300多家中德企业开展产业配套、技术转移、共同研发、人才资本等多种形式合作。
12年不改初心,交流合作渐成自觉
如今,太仓啤酒节走过了12个年头,每到夏末,啤酒节就会自然走进市民脑海、跃然眼前,就像德国企业进入中国自然会到太仓来考察一样。
以啤酒为媒,文化融合在这一方舞台上留下了深深印记。以往,只有演出的歌手才穿着巴伐利亚传统服饰,现在,“H型”背带裤并不只是德国男士的选择,短款泡泡袖衬衫和围裙组合的马甲连衣裙也不仅是德国女士的专利,人群中,洞明德国文化的太仓人士有的穿上了德国服饰。乐队演出的节目,在中德歌曲中自如切换,《上海滩》、《至少还有你》等中国脍炙人口的歌曲,从德国歌手口中演唱出来,并不逊色。
从啤酒节可以看出,太仓与德国的合作并不局限于产业的合作,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极富成果。“中德友好杯”足球赛、“中德友谊杯”乒乓球邀请赛等活动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固定项目”,与“缘来有你”陶艺沙龙、德企心吧等活动一同推进交流纵深发展。下月底,2017年太仓中德马拉松友谊赛又将正式鸣枪开跑,中德友人将携手并肩,瞄准更长跑道发力。
尤根来自德国,是太仓中德友好幼儿园的一名老师。他说,中国与德国文化的差异比较大,他愿意为推进两国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幼儿园有中国的孩子,也有德国的孩子,我们也将更多走出去,与其他幼儿园开展交流。”
在啤酒的“海洋”里,续写对外开放新篇章
按照啤酒节的惯例,啤酒马克杯可以作为纪念品由参加人员带回。因此,这几年来主办方也十分在意啤酒马克杯的设计。今年的杯子上印有乘风破浪的帆船。欧商企业投资协会会长张臻伟说,这只船既是延续的含义,又与郑和在太仓下西洋的主题相吻合,彰显了太仓对世界、对西方世界的开放度。
张臻伟表示,如今太仓对德交流取得了很大成就,未来将从文化、教育、科研等全方面、全领域推进中德合作,欧商企业投资协会将从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我市的对德合作实践来看,近年来,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园、德国中心、太仓驻德国办事处、弗劳恩霍夫硅酸盐研究所太仓中心等一批高水平载体建成或落户,中德企业瞄准“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发展,中德产业合作正从德国独资到中德合资、从民企配套到技术合作步步深入,教育、文化、体育、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交流合作也日趋频繁,我市对德合作进入全方面、宽领域、深层次发展新阶段。
迈上高层次阶段,依托的正是像啤酒节这样持续不断的对德交流合作而铸就的阶梯。
用一柄木槌把黄铜龙头敲进一个大啤酒桶内,金灿灿的啤酒随即汩汩流出。这是德国啤酒节中经典的开场式,这个仪式,刚刚在太仓点燃了人们的激情,之后又在万里之外的德国慕尼黑重演,接续掀开激情与狂欢的序幕。
“一起干杯!”这是乐队主持人多次的呼唤。这些高举的酒杯,正在奏响太仓对外开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