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创新四问”市(县)区书记访谈》走进太仓市,太仓市委书记沈觅,江苏省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伏心,江苏省广电总台副台长黄信,太仓德国中心总经理马悌思,苏州东南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约辉,苏州游视网络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琦栋,围绕中德创新合作、扶优民营经济、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就如何做好“创新四问”的太仓答卷进行了探讨。
首页 >> 媒体聚焦 >> 内容

[苏州日报]融合创新发展动能转换

如何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产业走向中高端,太仓选择立足区位优势和已有的产业和人才基础,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融合发展——

   就如何答好“创新四问”,太仓市委书记沈觅(右四)与专家们进行探讨。   □记者 濮建明 摄

  7月27日,《“创新四问”市(县)区书记访谈》走进太仓市,太仓市委书记沈觅,江苏省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伏心,江苏省广电总台副台长黄信,太仓德国中心总经理马悌思,苏州东南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约辉,苏州游视网络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琦栋,围绕中德创新合作、扶优民营经济、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就如何做好“创新四问”的太仓答卷进行了探讨。

  主持人:今天沈书记给我们带来的关键词是“融合创新”,首先请沈书记来解读一下这个关键词。

  沈觅: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太仓的经济要保持中高速,产业要走向中高端,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为此,太仓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立足太仓的区位优势和已有的产业和人才基础,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融合。通过融合创新,实现太仓新旧动能的转变,从而引领太仓的经济发展。

  以德为师开放创新,打造标志性品牌

  “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并举 

  主持人:太仓有一张名声在外的“名片”,就是中德合作。当前,共塑创新是中德合作的主旋律,太仓如何发挥优势,成为中德创新合作的高地?

  沈觅:“德国制造”世界闻名,太仓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德企是我们的榜样和标杆。20多年来,太仓本地企业在理念、技术、管理等方面,不断近距离学习德企,正逐步实现与德企的全面深度融合合作。我们由当初的跟跑者到并行者,在某些领域甚至变成了领跑者。

  朱约辉:今年5月11日,东南佳和德国崇德集团签约,在技术、资本和生产方面开展合作。东南佳研发的受电弓碳滑板,是动车上的关键零部件,以前都是德企垄断,我们通过近7年的研发,打破了这个局面,并争取在3到5年内成为全球第二大碳滑板制造商。

  黄信:省委书记李强讲过,抓经济首先要回答你这个地方的产业特色是什么。中德合作就是太仓非常鲜明的产业特色。中德合作中很重要的就是创新合作,在进一步推进中德创新合作方面,太仓还有什么打算?

  沈觅:自主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今后,太仓会更注重“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并举,把德国的人才、科研、创新平台引入太仓。同时,太仓市委、市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像东南佳这样跟德企进行创新合作的本土企业,优先给予支持。通过融合创新,加快提升太仓民营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太仓的转型升级。

  开展中德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交流

  主持人:人才是创新之源,融合创新更离不开人才的交流。前不久,首届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合作交流周活动在太仓启动,很多德国青年特意从德国赶来参加。沈书记,为什么他们会将太仓作为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沈觅:太仓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郑和杯”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一大批中德青年来参赛,有些还在德国创新创业圈小有名气。目前,已经有200多名德国青年和归国留学生在太仓创新创业。

  这两年,太仓也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创新政策,用于吸引和支持来太仓的德国青年和留学生创新创业。今年5月份,太仓高新区和科技部共同成立了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基金,支持他们来太仓创新创业。同时,经过多年努力,太仓也建立了一批较为完善的载体平台,如德国留学生创业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双元制”培训中心、德国中心等。

  马悌思:每一家德国中心,主要目标是打造一个平台,为德国的中小企业进入新的市场提供帮助。同时,德国中心也会帮助中国的企业,去德国投资发展。太仓和德国有20多年的合作历史,太仓德国中心开业一年多,已经有25家企业入驻,发展比预期快得多。

  激发民企创新活力,培育原创性成果

  主持人:天顺风能是太仓一家从事风电设备研发制造的民营企业,仅一个塔筒,就集聚了近80项专利。它是如何通过十几年时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发展成行业内的领跑者的?

  沈觅:转型升级一定要激发创新活力,尤其是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今年初,太仓专门出台了扶优扶强重点民营企业“1123”行动计划,就是到2020年,扶优扶强100家现有骨干民营企业,引进培育100家以上优势民营科技企业,形成20家以上的民营IPO上市后备企业,培育30家民营“小巨人”企业。

  同时,太仓也出台了“1+X”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的支持。首先是鼓励民营企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个要鼓励扶持规上民营科技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第三要引导他们进入资本市场;第四要培养一批“独角兽”“小巨人”企业,必须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每年营收要在30亿元以上;最后,是要政府推动扶持。

  黄信:沈书记刚才的介绍,涉及到基层科技创新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创新四问”当中讲到的原创性成果,自己的看家本领。第二个就是科技创新要让企业成为主导,不要简单的政府一头热,这两点在太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蒋伏心:政府把创新的主体放在企业,特别是放在民营企业上,要形成一种集聚的特色,这样会形成一个“马太效应”,各种要素能在这里融合,这个是谁也搬不走的,它的成长性会越来越好。

  营造开放包容环境,抓住创业“风口”>>>

  主持人:据说游视网络7年前刚来太仓时,政府给了你们关键的100万元扶持,应该是雪中送炭吧?

  陈琦栋:游视网络有两个关键字,第一个是直播,第二个电竞,在当时都非常新。新兴行业的起步非常艰难,我觉得太仓政府给我们的不止是钱,最重要的是尊重和重视,愿意给我们这么一家小企业这样的扶持。

  主持人:沈书记,在当时,可能很多人对电竞都不是特别了解。太仓怎么就会有这样的先见之明?

  沈觅:营造创新环境,包容、崇尚尊重企业家创新精神,可能比给钱更重要。第一是尊重人才、尊重你的创意,我不知道你最后怎么样,但我尊重你,给你机会;第二就是政府资源应该用在公共服务上,能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才。

  其次,游视网络来了以后,也带动了我们太仓电竞产业的发展,现在在太仓,和电竞相关的企业有100多家。目前,我们已经规划在太仓打造全产业链的电竞小镇。

  黄信:我还是认为太仓有“慧眼”。李强书记讲过,创业“风口”,比如“互联网+”的风口、新消费需求的“风口”,游视网络就是“互联网+”和新消费需求两个“风口”的叠加。太仓通过100万元扶持一家企业,发展成了一座电竞小镇,确实抓住了创新创业的“风口”。

  □苏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顾志敏 整理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