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内容

[苏州日报]24年,从配套协作走向创新融合

上个月在杜塞尔多夫举办的“太仓日”活动期间,苏州椿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汉朝随团来到德国考察,并和德国一家太阳能光伏系统企业结对,探讨合作事宜。
  椿盟科技与德企开展深度合作,在太仓并非个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太仓对德合作,从最初的配套协作,到学习追赶,再到如今的技术融合,正是对创新的坚持,造就了太仓如今德企与民企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的局面。

  德企集聚带动超300家配套民企

  朱晓宇2004年第一次踏上德国土地,为的是购买德国设备。因为德国企业的设备好,能够满足高质量生产的需要。当年,他还没有创立自己的公司,而如今,他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已经成为太仓德企生产设备中的 一 个 部分。
  大量德 企 落户集聚,为太仓本地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发展良机。落户的德企大都是从事精密制造,需要一批原材料供应商配套。从本地企业中挑选优质配套企业,能够大幅降低成本。
  朱晓宇创立的苏州晓宇宙齿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晓宇宙齿科技主要生产应用于各类机床设备的齿条。和很多小企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控制生产成本不同,晓宇宙科技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和德企相似的小而精路线。
  “我的信念是绝不以牺牲成本来降低产品质量。”公司成立以来,晓宇宙科技的齿条订单报价都比较高,相对应的,产品质量也领先业内,这使得公司规模虽然小,但客户却不低端,一些机器人产品、海上钻井平台上都有他们的产品。
  正因如此,落户太仓高新区的通快(中国)有限公司就近寻找供应商时,与晓宇宙达成了合作关系,由晓宇宙为通快机床提供部分齿条产品。“德企并不排斥和本地民营企业合作,只要产品能够达到标准,通快很愿意发展本地供应商。”通快(中国)有限公司机床事业部总经理顾永麟说。
  “太仓有很多德企,推进民企与德企合作发展,也是我们深化对德合作的工作内容之一。”太仓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莉介绍,多年来,在持续引进德企的同时,太仓也在推进中德企业合作发展。
  在2009年至2012年实施“工业经济三年翻番”计划时,太仓就曾对在太德企采购本地企业配套产品的新增额度,每年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据统计,目前,太仓有超过300家民企,与在太德企形成了配套协作关系。

  以德为师近距离学习生产管理技艺

  “这几年公司发展很快,按照生产规模推算,需要增加10多个工人,扩建2000平方米厂房,但公司却没有新增工人和厂房。”太仓正信干燥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健介绍,这都源于公司效仿德企,对管理体制进行了改善提升。
  德企在太仓集聚,在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了本地企业近距离学习观察的机会。探索德企成功的“奥秘”有助于提升本地民企发展水平。无论是精密的生产水平还是高效的管理水平,都值得本地企业学习研究。
  事实上,像通快等一些德企也在帮助本地的供应商提升发展。“供应商得到提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最终我们也会从中获益,”顾永麟说。如今,晓宇宙科技就在学习通快公司,通过制定周密的生产计划,来优化生产工艺布局。
  而在这方面,太仓政府部门更是不遗余力。张莉介绍,太仓市经信委每年都要组织民企负责人走进德企活动,也会积极组织民企负责人参与中德两国间的经理人交流活动,引导企业更好地了解德企,并不断学习追赶。
  陈永健是太仓第一批赴德进行交流培训的民企负责人之一,也曾多次参观德企工厂。对于“观后感”,他感慨道,“要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做到极致。”而要实现“极致”,不仅要依靠创新产品生产工艺,还要创新管理。
  这在正信干燥成立的“生产改善小组”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公司在做生产计划时力求严谨,之后还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总结、反思。“生产改善小组”就负责检查发现工艺流程、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或有待提升的问题,研究并提出改善办法。

  技术、管理合作引领协同创新

  杜塞尔多夫“太仓日”开幕式上,太仓的东南佳公司与德国崇德集团签约合作,今后双方将在科研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本次“太仓日”活动,太仓首次组织企业家代表团一同参加。活动期间,双方企业家就今后合作进行了交流。
  经过20多年的融合发展,太仓德企在产业配套、技术研发、人才与资本等方面与民营企业结成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德企示范带动下,不少本地民企在与德企在学习借鉴中,逐渐成为行业领头羊,开始与德企在技术层面开展深度合作。
  东南佳是一家以研发铁路、轨道交通、动车组及高铁弓网受流系统等新材料为主的企业,目前国内时速160公里以下的列车,有一半使用公司的碳滑板,而其生产的和谐号高速列车的受电弓碳滑板则因可打破国际垄断,更在业内知名。
  目前,东南佳生产的高速列车受电弓碳滑板已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初审。此前,该技术在国际上主要由崇德集团及另一家德企垄断,东南佳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它们的关注,去年,崇德集团就已经主动上门接洽,提出为东南佳提供原材料支持,双方今后共同研发,携手合作。
  除了技术创新层面的融合,近年来,新落户太仓的德企投资结构也在发展变化。中德中小企业工业园内,去年成立的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和园内的大多数德企不同,这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德方提供技术支持,中方管理团队以管理参股,全权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
  这是我市对德合作新发展,也是未来趋势。“从德国独资到中德合资,从民企配套到技术合作,太仓对德合作正一步步深入。”太仓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太仓已经走过单纯依靠德国投资、德国技术的时代,按照科技部《德国战略》要求,谋求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对德科技创新合作集聚区。

  总理为太仓点赞

  德国当地时间6月1日,在柏林举行的中德创新合作发展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了题为《做创新合作的“黄金搭档”》的演讲。
  李克强在演讲中提到,“沈阳、青岛、芜湖、揭阳、太仓等各具特色的中德产业园区蓬勃发展,正在成为中德创新合作的高地。”太仓20多年来开展对德合作的成果,得到了总理点赞。李克强同时提出“办好首个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周,”对太仓提出殷切期望。
  不仅如此,太仓市副市长胡捷还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并作了题为“中德(太仓)智能制造创新园区的实践与探索”主旨发言,留下了“太仓声音”。太仓也是国内唯一受邀作交流发言的地方政府。
  太仓为何能成为此次论坛的“座上宾”呢?一切缘于太仓对德创新合作的深度实践。目前,太仓对德合作已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为中国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
  同时,太仓已形成较为密切的中德科技合作关系,建有国家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德国留学生创业园等省部级科技创新载体,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德知识产权保护基地,且江苏-德国知识产权国际服务太仓平台已获批建设。
  据统计,已有45家德企在太申请专利,22名太仓领军人才来自德国,占太仓领军人才总量的10%。

  德国中心引领服务型德企崛起

  6月2日,太仓德国中心迎来开业一周年庆。庆祝晚会上,中心董事总经理马悌思介绍,目前,中心已有23家企业入驻,一期的32个办公单元所剩无几,原计划明年启用的二期,即将装修完工,7月就能投用。
  德国中心专门为对外投资的德国项目提供专业的孵化服务。在落户太仓德国中心的20个项目中,大多数是服务行业企业,如律师事务所、审计公司、人事招聘公司、IT信息服务公司等,形成了德企在太投资发展的良好配套环境。
  作为德企服务业项目的代表,德国中心也彰显了投资太仓的德资结构的变化。和以往落户的几乎是清一色制造企业不同,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德资服务性企业选择进驻太仓。一些德国的市场调研服务业企业、会计所和律所已跟随其步伐,来到太仓发展。
  事实上,在德国中心落户之前,太仓德资服务业已有露头迹象。迅捷是进驻的第一家落户太仓德资服务业企业。德国迅捷成立于1999年,目前已经在全球27个地区开展网络安装架设业务,落户太仓的慕贝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就是迅捷的重要客户之一。
  2010年,迅捷跟随着客户的脚步来到太仓,这也是迅捷在德国之外的唯一分部,德国总部辐射整个欧洲市场,太仓公司业务辐射整个亚太地区。短短几年间,迅捷太仓公司业务发展飞快,客户数量已近70家,除了德企,还有瑞士、奥地利等德语国家的企业,分布在整个亚太地区。
  和以往落户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制造企业不同,近两年来,德资服务性企业也越来越多地来到太仓,德国资本投资太仓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据悉,2015年新引进的德企约三分之一是商贸服务性企业。
  “德企的聚集会有一个过程,先是大型制造业企业,随后是为其配套的小型零配件制造企业,当二产规模聚集到一定程度,必将带动三产发展,特别是迅捷这样为前两者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企业。”太仓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而此前在太仓投资制造业的一些德企,也开始进入服务业行业。如翰备机械部件(太仓)有限公司又在太仓注册成立了博睿纳贸易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翰备机械部件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制造,博睿纳贸易公司则将深挖中国市场,开展进出口贸易,拓展在华业务领域。

  德国青年扎堆太仓创业

  昨天进行的第二届“郑和杯”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有14个参赛项目来自德国。“好几个德国青年,专程从德国飞过来参加比赛,”大赛负责人介绍。
  类似的情景,在去年就已经上演。去年的第一届“郑和杯”大赛,赛前通过太仓驻德办事处等多方推介,就有不少来自德国青年报名参赛,并在最终的决赛中,拿下了多个奖项。
  为了参加比赛,33岁的阿里克斯就专门从家乡柏林“飞”过来。阿里克斯的创业项目是热处理技术,经过这个技术处理的普通木材,使用年限能延长10~15年,最终,他的项目在去年的“郑和杯”上获得了青年创客组二等奖,比赛后,他就开始规划将项目在太仓落地。
  原先在上海创业的德国人庞哲发现,在德国柏林等大都市有很多创新型小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就迁到小城市发展,“小城市空间更大”。为此,他很看好太仓这样的小城市的发展前景。
  去年的“郑和杯”上,他带来的帮助在华德企提供人才培训的创业项目,最终获得三等奖。赛后不久,他就被引进太仓德国中心,成为第一批入驻项目。如今,他已带着一家4口,跨越大半个地球将家从德国搬到太仓。
  近年来,太仓对德合作正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拓展,吸引德国等海外留学生来太创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2014年,太仓高新区投资兴建了德国留学生创业园,致力于孵化信息技术、新材料、精密机械、环保技术等高科技创业企业。目前,创业园已经吸引了20个创业项目落户。
  除了吸引德国青年来太仓创业,太仓市委市政府还通过大赛契机,吸引德国青年在太仓就业。第二届“郑和杯”自去年底启动后不久,太仓就邀请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40多名德国留学生,来到太仓开启“发现之旅”。
  在太仓期间,德国留学生一行来到舍弗勒和通快两家德企生产一线,了解车间内的工作流程。当晚的HR 见面会上,太仓13家德企HR与德国学生们深入交流,不少学生携带了简历,现场投递给了心仪企业的HR,希望能够得到一次实习机会。

2017-6-13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