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是江南最为迷人的时节。
在这充满诗意的日子里,以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名字命名的海军远洋航海训练舰郑和舰,应市委、市政府邀请,经军方批准,再一次回到故乡太仓探亲。
4月27日,在家乡人民的热切期盼中、在数百位各界群众的见证下,这位“游子”投入了母亲城的怀抱。
时隔六年、第二次停靠太仓港,郑和舰的到来令家乡人民为之兴奋,也让随舰访问太仓的官兵和学员们激动不已。手拉着手,心连着心,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开心,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在郑和舰靠泊太仓港码头的两天时间里,2000余名群众登上郑和舰,近距离参观这艘赫赫有名的“军校第一舰”。
他们中有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为了参观舰艇,他激动得凌晨3时就起床等候;
他们中有海军航空老兵,特意穿上了保存30年的海魂衫重回军舰,且久久不愿离去;
他们中有执着的军事迷,特地从外地赶到太仓,只为能登上舰艇看一看、摸一摸;
他们中有青春洋溢的学生,第一次见到气势磅礴的郑和舰,充满了好奇和欣喜;
他们中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的社会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只希望能一睹“功勋训练舰”的风采……
在家乡的两天时间里,郑和舰这位飘泊多年的“游子”,紧紧地依靠在慈母的怀抱里,珍惜着每一分每一秒。郑和舰的官兵和学员们也马不停蹄,开展了众多活动:
他们来到郑和公园和郑和纪念馆,寻觅郑和足迹,感悟郑和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航海文化教育;
他们来到规划展示馆,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感受这座美丽田园城市的发展变化;
他们来到沙溪古镇,徜徉在老街上,犹如穿越千年的时光,体会江南小镇的婉约动人;
他们来到金仓湖,置身于这一天然氧吧中,漫步在每条纵横的小道,一览大片碧绿的草坪,享受悠闲慢生活;
他们来到电站村和现代农业园,感受太仓农村的发展,领略太仓现代农业的魅力;
他们来到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看望老人和孩子们,为老人们表演节目,陪孤儿讲故事、玩玩具……
每一处都留下了郑和舰官兵们年轻的身影。我市灿烂的历史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辉煌的建设成就,更是给官兵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4月27日,是“功勋训练舰”郑和舰服役30周年的日子。当天,郑和舰还为太仓市民准备了一个惊喜——一场大型原创话剧《花甲舰长》。这个以中国海军郑和舰的首任教练舰长冯缵枢为原型的话剧,由海军某训练舰支队官兵自编自导自演。该剧讲述了冯缵枢通过指挥救援遇险渔民、受邀担任郑和舰首任教练舰长、率舰首访美国珍珠港、家人的隔空对话等场景,展现了一名“老舰艇”在备战打仗育人中的使命担当和军事素养。
此次在太演出《花甲舰长》,是该剧在地方上的首演。在长达120分钟的演出中,我市的观众深深沉浸在舞台上主人公的故事里。“舰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保卫海疆保祖国。”随着舞台大屏幕上打出冯赞枢的临终誓言,全体观众起立鼓掌,再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
在郑和舰离开前一天,由我市各部门组成的市双拥慰问团,带着家乡人民的拥军情谊和对郑和舰官兵的深厚感情,前往太仓港润禾码头,向郑和舰官兵表示慰问。
市科技局、民政局、农委、文广新局、体育局、市场监管局、粮食局、供销总社等10多个部门,向郑和舰官兵送上电脑、五谷杂粮、食用油、猪肉、太仓特产等慰问品。市卫计委选派了医疗专家到郑和舰为官兵提供量血压等服务,市司法局组织知名法律援助专家,为官兵进行涉法热点解析,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当人们仍然沉浸在相聚的喜悦中时,你又要奔赴新的征程。
600余年前,伟大航海家郑和把太仓作为航海的起锚地;如今,郑和舰再一次从太仓出发,去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再见了,郑和舰!再见了,亲爱的子弟兵!
虽然,我们又将作短暂的告别,但你和母亲城的情义必将地久天长。
我们期待着你的下一次到来!
□ 记者 邢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