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8.1万标箱、货物吞吐量2.3亿吨,分别增长10.1%、13%,跃居世界集装箱港口百强榜第39位,排名比上一年度上升8位……两会期间,“以港强市”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的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太仓港在为苏州外向型经济、江苏进出口企业乃至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重要进出口通道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太仓的影响力,加速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太仓聚集。据不完全统计,438家在太仓港区注册和经营的港口码头、物流、运输、仓储及港口关联依存企业年上缴税收总额达37.68亿元,集装箱码头企业、件杂货和散货码头企业、外贸船公司年利润分别增长3倍、2倍、1倍,帮助25个省(市)的2885家外贸企业每年节约物流成本6亿多元。
年吞吐500万标箱的港口作业营收可达10亿元,相关服务业配套产生的各种营收在8至20倍,也就是80至200亿元。很显然,太仓港的“黄金效应”尚未充分体现,我市港口经济还有巨大发展空间,需要我们群策群力变天然禀赋为现实优势。寻求新突破,增添新动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以港强市”战略,深化“市港联动”,加快“以港强市”步伐。
因此,我们要齐心协力加快建设长江水运集散中心,启动集装箱四期、江海联运国际物流园等建设。独具匠心优化江海联运航线网络布局,加密内贸干线,完善近洋航线,做强精品特色航线。千方百计做大“沪太通”业务,加速融入全国通关通检一体化,继续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放大优势,精准服务,大力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商贸流通等服务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力打造百亿级、五百亿级制造业产业基地和千亿级物流基地。(李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