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公安民警、是白衣天使、是普通青年,身份虽普通,却深怀大爱;他们,是一群爱心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目前,我市已经有8位青年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还有1700多名志愿者等待着召唤。如果你愿意,也加入到他们的爱心队伍中来吧,让暖流汇聚,让爱心集结,为更多患者点燃新生命的希望。
韩伟:80后暖男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今年30岁的韩伟是土生土长的太仓人。2016年4月20日上午,经过3个多小时的血液采集,韩伟在苏大附一院捐献了22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成为苏州市第110位、太仓市第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4年,韩伟在献血时通过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了解到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只有移植造血干细胞才有生的希望,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6年1月6日,韩伟的血样资料和一位远在广州的92年出生的白血病女患者骨髓配型检测相合,在了解捐献流程后韩伟立即同意捐献。2016年4月15日入住苏大附一院,经过5天的动员剂注射,他在20日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韩伟的成功捐献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妻子顾心在网上查了许多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信息,发现捐献行为不会影响捐助者的健康,她立马说‘这是好事儿啊,去吧’”。韩伟的母亲在得知儿子的决定后,起初有些担心捐献会影响儿子今后的身体健康,但韩伟和妻子一起为母亲细心讲解了捐献的流程和原理,最终让老人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
1986年出生的韩伟毕业于杭州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在太仓市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担保有限公司就职。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候他十分勇敢,“没什么好怕的,我就希望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帮助别人恢复健康”。4月20日,他捐献的生命种子即被志愿者送往了广州,去挽救一名年轻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杨波:我市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好民警
杨波是我市一名公安民警,当年28岁的他在太仓市红十字会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4年8月16日他接到苏州市红十字会通知,他与一名患者骨髓配型检测成功。得到消息后,杨波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他人的生命感到非常荣幸,他坚定地表示:“请你们放心,我是一名人民警察,一定恪守诺言,因为用我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的生命,是我自己的心愿,更是我一生的荣幸”。
杨波捐献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是太仓历史上首例,在江苏省公安民警中也属首例。
陆永斌:用爱心实现生命接力
陆永斌是太仓人,当时在上海JVC系统开发工程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 2005年9月,陆永斌自愿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2008年5月,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陆永斌与一名北京的27岁女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配型检测相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征求陆永斌意见,他立即表示同意。“买彩票也没有这么幸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陆永斌一边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一边说着自己的感受。
林瑶:江苏暨苏州第一位少数民族捐髓志愿者
1984年出生的林瑶是壮族青年,原籍广西南宁。2007年从学校毕业后,他来到了太仓打工,目前在苏州工作。
“2008年我回老家探亲,在献血的时候,无意间看见了一张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表格,在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献血一样,更重要的是可以挽救别人生命时,我马上自愿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林瑶说。
2009年6月,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他与一名患者的HLA低分辨配型相合,愿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林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觉得如果自己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能救别人一命,那对他来说是件十分开心的事情。
林瑶是苏州第32位、太仓市第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更是全省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少数民族志愿者。
李青:191毫升骨髓捐给广州男孩
李青是市一院药剂科的主管药师,刚参加工作不久,她就自愿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该院首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2010年8月19日,李青成为苏州第42位、太仓第4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成为太仓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女性。
说起整个捐献过程,李青说她觉得责任重大,毕竟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有个男孩在翘首等待她的造血干细胞。“如果那个19岁男孩因为我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而延续了生命,那种内心的激动不亚于我当年生女儿”,李青说。
专程赶到苏州迎接骨髓的涂三芳医师介绍说,来苏州前,这位受助男孩及家人再三要涂医师带个口信,是太仓这位热心的大姐让男孩有了重生的希望,更让他们记住了苏州这个美丽的城市。
许长青:延续川籍患者生命
许长青,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安系统,成为市公安局的一名法医。早在2004年,他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行动,他希望能为病榻上的患者缓解痛苦。
“其实,2000年的时候就萌生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许长青说,当时看到中央电视台对白血病儿童的报道,他很心痛,“一个孩子患了白血病,整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2004年许长青加入了中华骨髓库。6年之后,他收到了配型成功的消息,受助者是四川移植医院的职工,是一个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遭遇病症折磨的女子。
“我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帮助别人,等了6年,终于配型成功了,这种概率很低。”许长青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张铭:中医世家走出的爱心使者
张铭出生于中医世家,是太仓市中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张铭自参加工作以来,热心公益事业,无偿献血已达20多次。2012年7月24日,他幸运地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高配、体检又顺利通过。此事得到了父母、妻子以及夫妻双方单位的大力支持。七十多岁的父亲说:能够与人配对成功,是一种缘分;能救人性命,是一件大好事,一定要去做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铭表妹李青是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的一名工作人员,早在2010年8月23日就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太仓市医疗系统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表兄妹先后实现救人善举,这在苏州还是头一回。
“一个家庭,出现两位捐髓志愿者,是机缘巧合,还是爱心使然?”有人这样询问。张铭说:“救人一命是我们做医生的职责,能够有一个并非亲缘而又有血缘相连的人,实在是缘分,也是一种幸福。表妹两年前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帮助一个家庭创造奇迹。今天,我给他人送去生命的种子。我们都感到非常的光荣和自豪。我相信,别人遇到这样的救人机会,也会去做的。”他质朴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孙群威:爱人的支持是捐献的动力
2013年4月12日,来自太仓的孙群威,捐献出了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给一位远在济南的白血病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种子,成为了太仓第7位,苏州市第7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孙群威是太仓市璜泾镇鹿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外科主治医师。他是一个非常具有爱心的医务工作者。在汶川地震的时候自发组织为灾区人民捐款。曾多次参加无偿献血,2004年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是太仓最早的一批志愿者之一。2012年12月,孙群威的血样资料和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相合,孙群威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兴奋,终于可以挽救他人生命了。
其实孙群威捐献是瞒着父母的,因为他母亲身体不是很好,孙群威怕他母亲担心,来苏州前入院前和两位老人说去浙江旅游。等到太仓日报刊登出他赴苏州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新闻时,他知道瞒不下去了,才主动给二老打电话解释,幸而两位老人对他的行为也非常支持。
在孙群威住院前,儿子还因为在学校感染了胃肠型的诺如病毒,出现了上吐下泄的症状,到医院去输液三天才好转。当时作为父母也非常担忧。但是到了出发的日子,孙群威和爱人还是义无反顾的来到苏州,为挽救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生命,把对儿子的爱暂时放在了一边。